李堪的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直以来,程银与侯选二人也将皇甫嵩乃至于朝廷视为仇恨的对象。在他们眼中,朝廷不仅借机削弱了自身的实力、辛苦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还永远失去了一个兄弟。所以在许攸、范先等人的唆使、怂恿下,他们很快就同意加入反叛的行列。
侯选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反叛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李堪的死而报复朝廷,但只有程银知道李堪真正的死因在于自己的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而不是什么遭人算计。但他不能说出来,只能跟着侯选将罪责怪到别人身上,白波贼已经覆灭了,那么自然是由朝廷来负这个责任。
这是他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此时被侯选在无意中提及了李堪,联系到侯选的仗义相助以及自己的无情无义,程银心里潜藏已久的惭愧突然冒了上来。
他随口敷衍感慨了几句,便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转而问向许攸:“许君,禁军兵甲精良、势大难当,如今虽然稍退追兵,但我等依然处在危急之中。而袁冀州又迟迟未下壶关,河东局势已不利于我等,该当如何,许君可要想个良策出来才是。”
许攸沉吟道:“袁君如今尚在壶关与张辽鏖战,即便有范先率军夹击,一时之间也很难得手。而河东陷入今日这般的局面,也着实是出乎我的意料……”
“哼。”侯选这时冷哼一声,说道:“本来都说得好好的,谁知道范先等不及,非要提前起兵,连带我们行事都有些仓促。落得如今这般境况,他范先要负一半的责任!”
许攸禁不住皱了皱眉,当日若不是严干表明了朝廷的身份,致使他们的谋划暴露,范先也不至于铤而走险、先发制人。虽然乍一开始起事还算顺利,他们迅速的按计划所设想的那样接管了河东,并四处征发青壮,准备据此等待袁绍攻破壶关。
可他们到底是算错了,一是没料到朝廷出兵会如此迅速二是没料到王邑在皮氏、蒲阪等重要渡口县城早有防备,使得他们久攻不下三是没想到张辽居然没有为上党的局势所困,不顾上党豪强的死活,毅然决然的选择固守壶关。
选错了反叛的时机、那么前期做了再好的筹备工作也是无用,许攸到现在其实已经有些不看好接下来的战事了,毕竟光靠程银等人的部曲绝对不可能是南北军的对手何况还是失了黄河天险的情况下。
不过许攸到底是不会说那些损害士气的话,反而依旧是淡然的说道:“这有何难,如今二位将军手下尚还有两万兵马,沿途征集青壮后,可有四、五万人,我等暂且退往解县。那里是蒲阪通往安邑的必经之处,山河相济,足以凭险持要,以御敌来犯。”
他看了眼仍有顾虑的程银,补充说道:“此外,我也派人传讯与范君,请他领手下两万精兵返归河东,与我等合兵一处。届时河东可有七万可战之兵,据城而守,南北军虽然精锐,但朝廷也不至于舍得让他们蚁附登城吧?我料其后必然是围而不攻,僵持不下,以期我等不战自溃,等到那时我再见机行事不迟。”
“即使如此,我等也拖不得太久。”程银不擅军谋,只听许攸说得算是有理,心里才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很快问道:“若是范先还没来,我等便支持不住了怎么办?朝廷可能舍不得让禁军附城,但王邑手下好歹也有数千郡兵,足以效死。”
许攸不以为然道:“范君得闻传讯,知晓河东危急,必然快马行军。河东的道路在王邑手下修的平整畅达,兼之有涑水连通闻喜、安邑、解县等地,水陆顺遂,不消数日便可赶至。将军当无须忧于此时,何况即便真的危急,我等可以借由涑水北去安邑。安邑城墙虽然残破,但其高其阔、城中粮草,远非解县可比,这才是我等最后据守的地方。”
程银这才彻底放下顾虑,与侯选收拢军队,一路往解县退去。
码完一章,还剩三章,睡觉了,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