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之献帝崛起 > 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

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

“通命达旨,赂往遗来,解忧释患,使无所疑。”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宣室殿内,皇帝正坐在席上走神,紧蹙的眉宇间透着一丝不耐烦,杨瓒与董承走进殿来,刚要行礼,皇帝便朝他二人摆了摆手:“贾诩母丧,上疏请求回乡受制,偏就这时候董芬弹劾他当初图谋反叛。你们议一议,该怎么说。”

两人没想到皇帝会这么直接,一时有些犯难,对视一眼后,还是由官爵最大的董承先开口:“臣以为,李傕、郭汜等首恶已诛,陛下前次既有赦诏,此时不该追罪才是。”

“这才像话。”皇帝站起来走了两步,表情仍未放松:“既已赦免,哪有再翻旧账的道理?若是再闹起来,他董芬负的起这个责任么?此人未免太迂腐了!”

“唯!”这一次董承也是心有戚戚,若是贾诩因为这件事被清算了,那他们这些同样跟随李傕造过反的恐怕哪一天也会遭受这样的攻讦。所以尽管董承不喜欢贾诩,也要为了自己而保下他:“董芬妄自劾奏,罔顾圣意,若不惩处,如何安定人心?”

皇帝听了,没有表态,只将目光从董承转移到了杨瓒身上。

杨瓒心头微颤,低头答道:“董芬为人耿直,虽然此举失措,但究其本心,也不算大过。臣以为,将其除职即可……”

“除职?我记得他是弘农人,弘农郡要迁移有罪豪强充实万年县,他私底下还为此发过议论……”皇帝说到一半,突然住了口,或许是想到董芬这个人以后还会有用,或许是想到了别的什么,让他一下改变了主意:“也罢,将其褫职回家。”

“臣谨诺。”杨瓒立即应道:“平准令母丧,理应返乡守孝,朝廷不妨赐下丧仪,以安人心。”

直到这个时候,贾诩才算依然是平准令,而不是受劾待罪之身。

“嗯,这个我会另寻贾公,我有话要与他当面说。”皇帝草草解决完贾诩这档子事后,说道:“你们在尚书台都收到奏疏了吧?”

“唯。”董承赶紧应道:“蒙君上不弃,臣等必竭力尽心,辅佐政事,为君上分忧。”

皇帝此时已走到董承面前,不置可否的说道:“今天的奏疏就先送交尚书台,从明日开始,但凡臣民奏疏,一律送到承明殿去。承明殿恰好离宣室、温室等殿不远,来往请示也方便。录尚书事、平尚书事的大臣、尚书令、仆射等官以后直接去承明殿代我批阅奏疏、处理政事。随后将应对的意见、措施上报于我,我允准了以后,再发给尚书台拟诏施行。”

杨瓒心里一突,这不等若还是将决策权从尚书台转移了么?只是他们这些大臣依然保存了决策议政的权力,而其余的那些尚书却仅仅只有拟诏、执行的权力了:“那、中台诸尚书……”

“我正要说起这个。”皇帝打定了主意要将决策权从尚书台剥夺出去,如今虽然不难明目张胆的更改四百年沿袭下来的制度,但换个温和的手段倒是可以的:“尚书台除了令、仆射以外,有丞二人、尚书六人、其下有侍郎三十六人、令史十八人、剧曹三人,合计六十五人,这还没算上尚书郎。人员冗繁,耳目众多,如何能商议国事机密?若有泄密,谁又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尚书台自令、仆射、及六曹尚书以下,几乎被关西、关东士人分割完毕,每个尚书都能对各自职能对应的奏疏提意见。董承在尚书台势单力孤,能力有限,好几次都无法让那些尚书服从自己的决策,话语权被大大削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大秦:这秦二世的位子我坐定了!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大明洪武朱标是咱好大哥中国历史长河小说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大唐傻王逆天罡大宋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