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让西营将士们悔不当初啊!
要是早知道最后会跟了吴三桂,狄三品这些人当初就死命支持孙可望了。
可惜事已至此。
到了现在狄三品这些人也只能跟着吴三桂一条路走到黑了。
“是呀!当初咱们是不知道国主的好。”
“竟然纷纷倒戈投了李定国,结果等他上台后。”
“兄弟们连饭都没得吃的。”
“早知道这样,咱们就该跟着国主把朝廷给推翻了!”
马唯兴、李如碧等人纷纷开口都是追悔莫及道。
“你们!”吴子圣见状连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孙可望昔日犯上作乱又剃发降清。
就这么一个毫无忠义的人如今却被秦将们如此怀念。
他们眼里还有忠义吗?他们心中还有理想吗?
“好好好!你们这些秦将昔日便不知忠义。”
“如今又如此诋毁晋王。”
“今天我吴子圣定让你们知道知道厉害!”
吴子圣大步向前直接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孙李二人的秦晋之争彻底分裂的西营。
哪怕是孙可望和李定国都已经死了。
可在西营内部秦晋之间的裂痕却依旧存在。
内斗这种东西一旦开始了便往往再也停不下来了。
如今即便西营归附了吴三桂。
可代表晋系的吴子圣眼见李定国被秦将们所辱也是义愤填膺起来。
“怎么?想打架?”
“吴子圣,以前李定国在时我倒还忌惮你们晋将三分。”
“但都到了现在了。”
“我狄三品还怕个卵!”
啪的一声,狄三品大喝一声,一拳打向了吴子圣。
刹那间,狄三品、王会、李如碧、陈国能等秦将和吴子圣、杨光先等晋将战做一团。
双方扭打在了一起皆是怒火冲天。
“孙可望投降满清!”
“李定国屠戮兄弟!”
“孙可望欺凌天子!”
“李定国夺人云南!”
“孙可望暗算晋王!”
“李定国自立在前!”
“孙可望仗打手足!”
“李定国擅升帅旗!”
狄三品和吴子圣二人拳拳到肉直接算起了秦晋之间的旧账。
如果从时间线来看的。
孙可望投降了满清当了汉奸。
但李定国在云南大肆屠杀西营老兄弟。
两兄弟一个投降满清帮助满洲鞑子对付南明。
一个投降南明带着衮衮诸公清洗西营。
抗清公理在李定国,西营私义在孙可望。
如果再往前推,孙可望的确出兵攻打李定国。
但这却是在李定国迎驾入滇抄了孙可望云南老巢的前提下。
而李定国虽然抄了自己大哥的老巢,霸占了孙可望的地盘。
但却是以大明忠臣的身份奉迎天子。
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两人的行为似乎各有所理。
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推。
孙可望在衡阳大捷中暗算了李定国。
但这也是建立在李定国攻取广西后有自立行为的前提下。
孙可望以国主自居,对于李定国在广西的种种自立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似乎不无不可。
可李定国素来不服孙可望他在广西想自立也有一定的理由。
毕竟孙李二人原本的地位大体相同。
总之孙李二人恩怨复杂。
总的来说李定国对不起孙可望。
广西自立,迎驾入滇。
这都是在对孙可望的背刺。
孙可望也对不起李定国。
衡阳暗算,举兵向内。
这都是在对李定国的打压。
而今他们二人虽死但秦晋之间的仇恨依旧未能消除。
最终这段恩怨被狄三品和吴子圣二人的两句呐喊总结了出来。
“孙可望不忠!”
“李定国不义!”
狄三品和吴子圣二人鼻青脸肿,红着双眼愤怒道。
孙可望不忠这句话有些片面。
毕竟孙可望早年对张献忠忠心耿耿。
他所不忠的只是永历朝廷而已。
而李定国不义这句话同样也有些片面。
毕竟李定国也有义薄云天的时候。
他所不义的是那些不愿意降明的西营老兄弟。
但孙李二人相比。
对南明孙可望是更为不忠的,对西营李定国是更为不义的。
所以孙可望不忠,李定国不义便成为二人之间的最好解释。
对西营孙可望比李定国义,对南明李定国比孙可望忠。
只是即便有了解释。
狄三品和吴子圣二人依旧没有停手。
西营之间的内讧反而越来越严重。
眼见短时间内拿不下吴子圣等人。
狄三品便大喝道:“马宝!马唯兴!陈建!阎惟龙!你们都曾经背叛过国主,可是却又被李定国如何?”
“李定国既然早就将你们划为了秦将。”
“现在秦晋相争,你们帮谁!”
话音未落,中立的西营将领纷纷蠢蠢欲动。
在李定国鬼神级别的政治能力面前。
大批曾经帮助晋藩对付秦藩的西营将领都对晋藩死了心。
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陈建。
这位蜀王护卫昔日曾经跟着刘文秀相助李定国击败孙可望。
结果等孙可望出走后。
李定国又对刘文秀下手。
这令陈建不由地悲愤不已。
所以在狄三品的呼喊下。
陈建也是提起了自己的拳头加入了战局。
而除了他之外。
昔日帮助李定国的反正秦将阎惟龙也杀进人群之中殴打起了吴子圣。
原因无他,阎惟龙是贺九仪的亲信。
但贺九仪却死在了李定国手中。
一时间随着中立将领的加入。
狄三品聚集了二十余号人对着吴子圣等区区五人拳打脚踢。
吴子圣双拳难敌四手已经抵挡不住了。
眼见情况如此。
哐当一声,吴子圣直接抽出了自己的佩刀令狄三品等人吓了一跳。
但是紧接着,一道道寒光闪过。
大批宝刀抽出,狄三品等人手持利刃对准了昔日的战友。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一阵哀嚎声却响了起来。
“够了!”
“国主死了!晋王死了!蜀王死了!就连天子都死了!”
“咱们都已经剃发做了鞑子了,你们在这里继续争又有什么用!”
白文选带着哭腔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