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王蒙叫人送来了一台录音机,评委们就在诺大的会议室边听歌边猜测稿子中的遣词造句是受到那些歌曲的影响,这么怪异的场景在沪上作协还是第一次,但将为成为往后多年的惯例。
“一组最高分《物理班》、《青春期》和《那些花儿》……”
“《物理班》不错,细腻的故事却有科幻文学的冷静笔触……”
“二组最高分《红旗》、《风筝》……”
……
“五组最高分《杯中窥人》、《纸包不住水》、《萌芽》……”
“哦?这篇文章就叫萌芽?”
“对,我们全组都觉得有点文不对题,但文笔大气、风格硬朗,还是很不错的……”
“六组最高分《不摇滚》、《你的名字》……”
王蒙清了清嗓子,“好,现在所有组长带着稿子和作者信息到前面大桌开会……”
十几个人围着一张长长的大桌坐了下来,都默默读起了其他组的推荐作品。
“怎么样,都读完了吗?说说想法……”
王蒙也是耐心读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20几篇作品挨个看完。
“我说说《杯中窥人》吧,我很难想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能够写出这么成熟的文章,字里行间里我竟然闻到了钱钟书《围城》的味道……”
“还有点鲁迅的感觉……”
“有点民国的意思,批判性很强,思想很深刻……”
“缺点就是乍一看旁征博引,细细读来逻辑上有些不连贯,但这么短时间能够有如此锋利的文风已经很难得了……”
评委们目光犀利,一眼就挑出了韩涵的这篇《杯中窥人》,随后是细腻的早恋故事《物理班》、红旗飘扬的少年时代《红旗》……直到李寻的《萌芽》。
“这篇作文放到高考作文里几乎是满分作文了,框架横跨古今中外,文字大气飞扬……”
“但我总觉得立意有些空洞,不够新概念……”
“确实,给个三等奖吧……”
王蒙见大家意见都差不多,刚要点头,忽然看到对面评委手捧着的原稿背后还写着一段字,一把薅过来读了起来,“……文学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