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二号工地,房小华带领宋去去、吴永合与两名普工小张、小李等人有条不紊地拆卸玻璃。宋去去与吴永合负责把玻璃连金属边框一起从墙壁上、门框上、过道上卸下来;小张、小李二人负责把卸下来的玻璃搬到货运电梯里,电梯落地后,再把玻璃搬到货车上;房小华则两边跑着帮忙,哪一组落后,就帮哪一组突击一下。货车装满了,就由房小华或宋去去开车送回公司去。每天中饭就在工地的食堂就餐。
他们一层楼一层楼地把事先标好记号的不合格品进行拆除,因为楼层多、不合格产品数量多,再加上是体力活,所以进度很缓慢。
宋去去是吴永汇的妹婿,时年二十九岁。宋去去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长的是相貌堂堂。宋去去的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酷爱古诗词。因为喜欢宋朝词人柳永写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经典句子,就把儿子取名“宋去去”。
宋去去遗传父亲热爱古典文学的基因,特别喜欢背诵古诗词。因为喜欢古诗词,所以造成偏科,语文成绩特别好,但数理化却是一塌糊涂。连续两年高考落榜,灰心丧气,匆匆走上社会,恋爱、结婚、居家过日子。结婚六年生了四个女孩子,发誓不生个男孩绝不罢休。反正常年在萧山,老家那边的计划生育部门也很难找不到他。老婆不上班,带带孩子、做做家务。
宋去去初到汇瑶公司时,因为是高中毕业,所以吴永汇很器重他。不但让他参与公司管理,还对他委以“副总”的重任。过了不到半年,发现他脾气暴躁、点火就着。管理简单粗暴,没有章法。弄得人心尽失、效益下降。更可气的是连吴永汇都不放在眼里。批评他一句,他能顶十句,弄的吴永汇很没面子。一怒之下,拿了他的副总职务,让他搞搞后勤、跑跑腿、买买东西。这才有了提拔李土宝做“副总”一事。
李土宝担任副总后,大力推行文字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制订和完善了方方面面的制度、流程、标准和规定,并狠抓执行力,公司各方面工作很快理顺,焕发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宋去去见证了公司这一转变和发展历程,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李土宝的管理能力无比地佩服。闲暇时候,宋去去经常找李土宝学习和探讨企业管理方法,他对李土宝提出的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的理念非常认同,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思想之一。
吴永合三十三岁,是吴永汇的弟弟,但却与他哥哥的相貌迥然不同。吴永合生的矮小粗壮,圆脸卧鼻、环眼豹头,长得像电影里的日本鬼子。不知道谁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山本”。吴永合没什么文化,但有股子力气,干活是一把好手。他在公司没有具体职务,他的角色就是“救火员”,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从来不计较工作的轻重。不要看他外貌长的粗鄙,但性格却比较敦厚,和全公司任何一个人都能合得来。对于工人对公司的任何评论也不介意,更不会到吴永汇那里去告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简单快乐无城府。不过,他嗜酒如命,酒喝多了往往把不住门(口)儿。吴永合儿女双全,小孩都在萧山上学,老婆不上班,专职带孩子。
这天傍晚,房小华几人正在忙着拆玻璃,建筑公司项目部经理罗辉来看他们。聊了几句,就邀请房小华几个人晚上一起吃晚饭,说是尽一下地主之宜。因为之前他们之间互有往来,所以几个人也没有客气,欣然同意留下来一起吃饭。刚好小张不善饮酒,又有驾照,决定除了小张,大家都可以饮点酒,吃了饭由小张开车带大家回公司。
罗辉打电话给金三峰,邀请他也来参加饭局。又叫上项目部的几个技术员,这样,参加吃饭的人就有了十几个人。
晚上,在下沙一家饭店里,十几个人济济一堂,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起来。
大家一边喝着酒,一边唠着嗑。天南地北,荤素段子,奇谈怪论,无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