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蜀国的地还是只是单纯的蜀山?”这个问题引起了秦政的好奇。此前蒙恬征讨的路途中,秦明也一同参与并去过那个地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块远离繁华地带,经济相对贫瘠的地方?
要是秦明真的希望得到蜀国的整个疆域,秦政才会感到理解。“可是蜀地本身不算大。至于说要得到蜀山,这似乎稍微有点过于狭隘了。”
秦政猜出了秦明的意思,然而这提议让他感到了困扰。原因在于这个地方太过微小,若以此作为奖赏,恐怕显得有些吝啬了。除了勋章制度外,推恩令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授予蜀国这种级别土地的重要标志。
于是秦明进一步解释,“陛下知道的,虞溪和石兰她们都是来自蜀山这片土地,答应给予她们族群的保护是我的承诺。所以只需这个区域便够了。
况且,我现在管理着这个平和的商队就已经忙得很。若是要承担起管理一个国度的任务,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繁重了。”
尽管这样,秦明仍旧坚定地拒绝对这宗赏赐表示肯定。“那好吧。”
秦政叹了一口气说,“的确,你操持着这一个和平的商人团体,还不时地搞出些新的科技创造出来。工作确实是辛苦的。蜀山将属于你。你将是那个地方实际上的王,而不会被冠以头衔。
另外,朕会派遣官员每年为你运送十万石的粮食和十万两的黄金。这应当足以应对你在蜀山的开销。”
秦明无奈点头,尽管他手中的平和商会所赚钱的数目远超过这宗赏赐,而目前它还未在全国范围拓展开来。等到全面展开时,收入将会有更大的增长。
但是既然这是皇帝赏赐的部分,如果秦明再三拒绝,就等于是在给皇帝的面子添堵。
秦政最后点头同意。“那么既然已定,那就无需再耽搁你的事务了。我将要着手准备推行新的恩令政策。” “陛下,请您稍等。”
“为何?”
“还有一个我想与你讨论的议题。”“是关于什么事情呢?”
嬴政对秦铭来寻谈事情颇感诧异。
当初,他对秦铭说明立场,并非希望秦铭涉足朝廷事务。然而,自从那次交谈后,秦铭并未越界,表现出很好的克制。因此,当秦铭表示此事事关财税时,嬴政以为可能涉及到私交或家庭事项。未曾想,对方却是直接提起了税收政策。
“税收之事?”嬴政略带困惑,重复道,“税收,秦铭何至于如此慎重提及?”
秦铭回应道:“诚如圣上的考量,平商号发展日渐壮大,税务是必然的责任。既然圣上已知我们的关系不只是表层,所以我提议讨论的是,如何合理而公平地进行财税管理。这样算不算踏入了朝廷的领地呢?或许可以视作是对朝廷政策的一种建议?”
听到这些言辞,嬴政微微颔首,示意请坐。此时的交流更为开放而坦率——不再隐藏着背后目的。
接着,秦铭提问,深入探讨税制:
“那么陛下的税收制度,大致由朝廷确立标准,比如亩产若干,农户需支付相对比例的赋税,是吗?”
“是的。”嬴政确认回答,展现出对此议题的深刻了解与重视。
紧接着秦铭又追问:“那么,农人需交的税是多少?商人的赋税如何收取?”
旁边的章邯,负责给出详尽的回答:“农人税按收入征纳二十税之一,商人则是四税其中之一;根据各郡县辖内耕地的不同规模,征款直接划转至上层财政渠道。”
听完这一解释后,秦铭点头,表明了自己的疑问:“如此说来,税赋完全只依据各个县区上报的数据吗?”
“不过陛上似乎觉得有误。”秦铭继续发问,“若在历史长河,无论什么朝代,官员总倾向于从额外赋税中寻求私利,累积自己的财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