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完这一切,贾瑞回家倒头就睡,休息了一整天才恢复过来。
宝珠和茜雪前后忙碌,伺候贾瑞休息后面面相觑,互相会意地笑了一下,才下去忙各自的事情了。院内其他几女虽然好奇,却也不敢多打听什么。
说起来,这宝珠真不愧是家务管理的天才,四女来了之后,在她的管理下,愣是按照大户人家的标准,弄了一套“有模有样”的规矩出来,连贾瑞都觉得有点扯——这么个小院,哪来那么多“规矩”?
这不是自己捆自己的手脚吗?
“一听就知道公子没在大宅里长住过”宝珠倒是振振有辞,回应道,“有道是‘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没有一套切实的规矩束缚着,久而久之再勤快的人也都变得懒散了,偷奸耍滑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我在宁府可是见太多了,而且规矩也不是一时就能建立起来的,用公子的话说,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的过程,早建立起来早受益,否则所有人都无法安心。”
倒是小觑她了。
不过生活压力依然是巨大的,家里原本就五个人,每个月花不了多少,现在突然又增加五个人,还是奴婢,其中一人还是男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一个顶俩,外加雇佣贾芸的支出,光靠贾瑞自己每月的工资无论如何是保证不了的,好在之前从贾政、秦可卿和贾母处“骗”来的银子还能勉强保证今年的支出。
但明年呢?后年呢?
家里面,自己还要交丁役银,过两年同虎也要交这笔钱,好在爷爷年龄已过六十岁就不用再交了。
真的是好可怕,怪不得贾府的旁支一个个穷困不堪,光这个丁役银就让他们苦不堪言了,更不敢随便买小厮使唤,这才叫——用自己的草场去养别人的牛羊,毕竟女孩子不但听话、好养活,也省了这个丁役银。
怪不得人市里男人不值钱呐!
怪不得当初自己一个白身买个小厮被人当作奇葩看待!
这还是因为自己姓贾,同时京城里面商品经济发达,那帮胥吏不敢来硬的,不敢来巧取豪夺,只是象征性地征收点银子就行,像北直隶的许多地方,丁役银的征收可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的,有按牛驴派银,有按田地派银,有按村庄派银,有按牌甲户口派银,甚至一个县都不统一,什么方法得银多就用什么方法。
反正总有一种方法让你生不如死。
而贾府的嫡脉就好太多了,勋贵世家,官户之家,有免税特权,每年光税收的优惠估计就不知道有多少,否则贾府怎会有那么多奴婢呢?
怪不得人们对科举功名如此狂热,因为它直接与丁役银相关。只要中了秀才,立马就有两个人的免役指标;只要中了举人,基本全家免税,蓄养奴婢的压力大减。
所以,举人是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