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诸盗匪正怔愣间,忽首声破空骤起,其声恰似裂帛,直震人心神。弹指须臾,复有二声紧密相连之破空声,其音袅袅,绵延不绝于耳。未几,马惊嘶鸣,其声凄厉,响彻荒野。马背上之汉子为马甩落于地,惨状甚焉。余盗匪见地上之同伴,皆骇然失色,面如土灰。彼汉子握刀之腕与咽喉之声门处,皆为一箭射穿,遂亡。其血汩汩而流,触目惊心,令人胆寒。
盗匪头目见状,乃言:“汝等首支羽箭钉于马前之地,意在惊马;次支羽箭射穿其臂,使其因剧痛而落刀;三支羽箭射穿咽喉声门,使其未及留遗言而亡。此乃汝等‘玄羽营’引以为傲之战技‘异人同射’。此战技本以箭落敌将武器而不伤其命,以便生擒敌将,然仅此而已。射穿咽喉之一箭,乃真正绝技,射穿声门,乃为隐匿行踪,使敌不能示警。”盗匪头目平静道出“玄羽营”战技之奥秘,令在场之人皆惊愕万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既阁下小觑‘异人同射’,那么再请阁下见识‘易位同至’如何?”远处山崖之上,一戴玄色斗笠面具之人曰。其声洪亮,如钟鸣鼎沸,响彻云霄。须臾之间,在场盗匪,除头目外皆当场毙命。与此同时,远处说话之人借藤条自山崖荡下,其势如飞鸟,迅疾无比,令人惊叹。至崔珏等人面前,行礼曰:“崔大人,在下受某人之托,于此久候。”
崔珏闻之,还礼曰:“有劳诸位壮士,于荒野之地久候崔珏相救。”崔珏言罢,躬身行礼良久。“大人可知此伙强人缘何敢于此劫我大唐官员?一伙盗匪何来如此胆量?江湖规矩,江湖不与官斗。”“在下亦有此问。”崔珏以善意询问之眼神看向面具人。“三日前,一则江湖传言,大理寺中那位先为县官,方入大理寺任职不过一月,便被贬出之崔珏。”
崔珏闻之笑道:“此确为实情。”面具人接话曰:“江湖传言大人此次被贬出长安,携千万巨钱。大人车上十二只木箱,正合此千万巨钱之传言。”崔珏闻之叹息曰:“为这装书简之十几只陈年旧木箱,白白送了诸多性命,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面具人手指木箱问崔珏:“大人可知此千万钱之传言源头何处?”崔珏转头看向木箱,随后回头答道:“左右不过朝中一些宵小之徒罢了。”
“适才未及相问,将军之友人为何人?”面具人转身仰头曰:“李世民。”面具人问:“大人可知朝中那些宵小之徒幕后主使是谁?”崔珏平静答道:“如崔珏所料不差,当与将军之友人为同一人。”
与此同时,唐之长安城太极宫内,一名内省力士呈上一封秘密邸报。李世民自托盘上取邸报,邸报之上首几个字为:臣,幸不辱使命。其字苍劲有力,如铁画银钩,气势非凡。
太极宫内,李世民览罢关于崔珏被打劫之事之邸报,良久不言,心中暗道:“此人到底是谁?那件事之知情人里,建成、元吉那边应无活人矣。”李世民回过神来,亲将阅毕之邸报付之一炬,并严旨此事不得留底。其火熊熊,如焚如烧,令人心惊。
看着写有秘密邸报之明黄色绢布在同样颜色之火中化为灰烬,李世民之思绪又再回至十数日之前。秦琼与程咬金被贬岭南,出发前夜,那次于立政殿内之君臣长谈。那夜长谈,时至丑末时分,长孙无忌见夜已深告退欲走,李世民令其留下,留宿宫中。与寻常人家一般,长孙无忌本有事尚未言尽,见李世民有此意,心中道:“我原有事未言,如此刚好借以言尽余事。”遂奉旨留宿宫中。
此时,皇后长孙氏与两名侍女端着两个食盒进来,笑道:“皇上,夜深矣,今夜汝等定然又要谈至天明矣。”言罢,与侍女一起自食盒中拿出几样糕点摆放着。其糕精美绝伦,如珠似玉,令人垂涎。
长孙无忌忙道:“不敢劳动皇后。”长孙皇后闻之曰:“哥哥,此乃家中,非在朝上,在家中汝我为兄妹。”长孙无忌听妹妹如此言,便不再言语。李世民命人给皇后看座,又命人置案、添箸,还令人自案上选几样好糕点,摆于皇后案上。三人同殿而食,相谈甚欢。长孙皇后一声低咳打破此祥和气氛。“御医开之方子不见效乎?”李世民关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