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来的消息表明,广阳太守刘卫及刺史郭勋等,皆被其众所杀!”
“按照护卫探查,随着边军和辽东的公孙长史,率部从北面和南面围剿,程广所领万众叛军,见势不妙,已有南下我等涿郡之象!”
若说前一个消息,让王彪等人,面色微有震惊和感叹……毕竟高贵为一州刺史,还是难逃一死,那被席卷而入的普通人,情况定然也不好!
后一个消息,则让每个人头顶都笼罩上了一层阴云。
程广若是来取涿郡,单凭他们这些人,那涿城可能阻挡得住?
等简雍说完,其他人思虑的时候,刘昭也拿起了手下压着的锦帛,沉声道:“诸位长辈,今日一早,阿父也从鄚县送了军情!”
“一是关乎京师雒阳。黄巾军首领张角,已率数万人马,同其弟张梁汇合,兵围雒阳城。好在卢公率领北军人马,赶在张角到来前,成功夺取了城门控制,但形势不容乐观。朝中为此鼓励各路人马援助平叛……”
“二是,从平原郡等青州来的黄巾军,为叛军将领唐周所率,再度北上掠夺河间,有攻略鄚县的可能。”
“昭打算再募兵两日,见涿郡和鄚县局势,适时支援。与此期间,还有劳诸位长辈,能地帮衬义军兵事,辅助好训练诸况,做好备战之事!”
刘昭深思熟虑,一言落下。
关羽、王彪、简雍、刘德然等,全都颔首。
朝廷自顾不暇,赶在危机到来前,他们能做的,就是招揽足够义军,奋力一博。
刘昭亦然明白,唯有解决了眼下的危机,安定好后方,才能于来日,考虑携义军而往雒阳,解京师之围……进而,就如同历史上的群雄讨董一样,为父亲刘备获取更大的名望和政治利益!
一刻钟后,二叔关羽等人散去,返回各自统领的义军部从中后,刘昭又叫军吏拿来名册,和叔父简雍汇总了下,今日招募的义军名单。
细节决定成败。
之所以如此细致,以燕赵之地多豪杰,便是汉末三国,诸多名臣将领,也多出自于此,他也是担心忽略掉了一些“人才”。
他们父子俩,若想同季汉众人们,完成三兴汉室的理想,最重要的依旧是人才之储备。而对于汉末豪杰的熟知,本也是他最大的优势。
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让刘昭发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他神色一动!
“傅士仁,字君义,广阳郡人!”
“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人!”
登记的姓名籍贯正确。若无意外,前者正是历史上,那个早早跟随了老刘南征北战,最后却同糜芳不战而降,导致蜀汉失去荆州,二叔关羽亦因此身亡的傅士仁。
傅士仁虽是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对方没有军事才能。若非其人忧惧关二叔,加上心里不忿,或也不会有之后的事……
至于后者田豫,依史载“豫时年少,自托于备”,但因为家事和刘备分别,之后再跟随公孙瓒。公孙瓒死后,为曹氏信任,镇守北疆,立下了赫赫功绩。
于此,刘昭不禁想到了后人的一句评价:“备不遇俊才,惜田豫遇而不能得用也。英雄得势,亦须得时,君臣相知,良有缘也。”
就连刘备自己也曾说过“恨不与君共成大事”,而今田豫主动来投,大抵也是仰慕他爹的为人和名声,这一次,又如何能错过?
刘昭定了定神后,不动声色,向旁边跪坐的简雍,靠近道:“简叔,此间傅士仁等人,以侄儿之见,不如让他们自称一屯,以其中能力卓越者为屯长,暂于我三舅手下!”
“此外,而今义军之内,文书工作颇多。侄儿打算从中选择一些人,充入记室而为书佐,辅助军务,也是为简叔分忧!”
这些时日里,刘昭所募的义军,全都是按照汉军编制进行。一屯有百人,一曲五屯为五百人。
二叔关羽,三舅王彪,还有叔父刘德然各领一曲人马。
将傅士仁和关二叔分开,也是他下意识想避免一些隐患,等真正了解傅士仁之后,再做一些调整。只期这一世的傅士仁,不要让他失望!
至于记室,掌管掌章表书记文檄诸事。
义军内部的一些文书之事,现在多由叔父简雍一人主导,而刘昭见田豫所登记的年龄小,显然不适合冲锋杀敌,遂准备安排在身边,好生培养一二,让其归心,才说了后一句话。
简雍沉吟片刻,抚须道:“善!就按照阿昭所言布置!随着义军增多,确实需要增加编制,而记室亦缺人手……”
……
及次日。
刘昭于营帐内,就见到了正在练剑的田豫。
田豫年纪不算大,也就十六七岁模样,身长七尺六寸,相貌端庄,身带佩剑,显得文质彬彬。
刘昭一逢遇,他面上带着少年人干净纯粹的笑容,一礼后,主动打了个招呼:“我叫刘昭,家父乃涿郡刘君,知足下乃是从渔阳而来,当为忠义之士,为州郡安危而至,一路可是辛苦了!”
田豫在看到眼前比他还小一些的刘昭时,正有些惊讶,闻听到“忠义”二字,他面色瞬间发生了变化,挺直了胸膛。
随之,其忍不住好奇,悄然打量了一番,这才恭敬回礼道:“原来小郎君就是刘君之子!豫这便有礼了!知刘君仁义,又见州郡不宁,豫才告别家人,特托身于刘君,以求效命!”
“田君……我且称足下为国让吧!国让真义士也!”
刘昭再度感叹了一声,便伸出手,发挥了老刘家的天赋技能,拉着田豫的胳膊,闲谈起了渔阳和广阳等地的情况。
两人年龄相差不多,加上刘昭有意引导,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
经过接触后,田豫不仅使得一手好剑术,还读书识字,精通儒家经典,这让他更为满意!
“国让才华匪浅,以后不如跟在我身边,于记室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