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炙热,见褚燕大部尚未到来。
刘备、刘昭等人,遂于石亭内乘凉相候。
回思长子昨夜介绍的褚燕其人,刘备目视远方,抚须道:“以昭儿之言,这位褚君也算是个豪杰,不仅骁勇善战,能同子龙大战几十回合。而且大有智谋,短短一月召集万众。今又恪守诺言,可见是个信义之士……”
“我儿觉得,为父该如何安排这褚君部从比较好?”
刘昭早有所虑,语气淡然道:“回阿父,褚君之部从,如儿前方所言,大部分都是逃难的流民。从中能精简出一部千众的义卒,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至于其他人,可以分给荒地,一同开垦屯田!想来此事上,褚君也会同意!”
“而褚君本人更适合战场,阿父可大加重用。让他继续统领一部人马,一起参与接下来的周边县地平叛之战!”
褚燕是个懂得审时度势,又知恩图报的人。
便是历史上,于张牛角死后,其为铭记张牛角的知遇之恩。因此改名“张燕”,可见本性上的重情重义。
而前番放走后,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还是选择率部归来,显然心中做好了决定!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因此,褚燕既然来了,就要放心大胆的用!
这么做,不仅能让褚燕感恩归心,还能向天下豪杰展现老刘的礼贤下士!
刘备于市井和官场,闯荡了这么多年。
长子一言,微一思索,他就明白了其中目的,颔首道:“我儿所论,正合我意!”
紧接着,刘备话语一转,叹了口气:“而我儿所言屯田事,公与昨日还同为父有言之。此中所为,且为安稳流民,若是朝廷问起,为父自行担责就是!”
“但于各州郡而言,到底是第一次。为父所忧的是,最后能否成功,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刘备是个很有担当的人。
不论是对兄弟,还是对于部从,还是面对百姓,面对天下……
包括这次为了安置百姓,打算在鄚县等地进行的屯田,刘备都做好了面对朝中批评的准备!
而屯田一事,并非曹魏初创。
如汉文帝,汉武帝,甚至秦始皇时期,就有过边疆屯田。到了光武帝刘秀时期,其接受马援建议,于上林苑屯田,则开启了内地屯田的先河。
但基本都是以军屯为主。
刘备于河间开垦荒地,接受刘昭建议,从各地寻来缴获的农具,由此安置流民,则属于民屯!
正因为民屯乃是首次于河间开启。不仅是刘备,就是沮授这位谋主,也没有十足十的把握。
刘昭则不同,汉末的曹操早就验证了民屯的可行性。甚至于民屯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
故而,他对于在河间,乃至于将来在更广阔的冀州,推行屯田之事,比任何人都有信心!
而这一切,除了能养活无数百姓,还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粮。并将促进农桑等关联产业发展……
可谓意义重大!
在看出老刘的忧虑后,刘昭宽慰道:“阿父不必忧思,事在人为!就如儿之前和阿父所说,屯田一事,可激发百姓们的劳动积极性!”
“以民为本,民众拥有的动力和创造力,比想象中还要庞大。前期投入多,但将来的回报定然也多……”
倾听着爱子之言,刘备陷入了思索之中。
隐约间,他也抓住了某些东西,瞳孔于刹那爆发出夺目光彩。
“然也,如我儿所言,民众乃创造一切之根本,也是为父所能仰仗的决定性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