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天,中外电视的主编崔文民还在办公室里查看稿件。
中外电视,这本杂志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创办的刊物,旨在拓展电视从业者视野,为广大城市及偏远地区的电视爱好者提供精神粮食。
因此期刊内设置了诸多栏目,包括但不限于佳作点击、理论探讨、纪录片之窗和环球影窗等,除此之外每一期还包含了广电领导的会议讲话稿和投稿的故事和电视剧本。
可以说既有专业性也兼顾了娱乐性,算是八十年代的精品电视刊物,后来还被国家认定为第一批学术期刊。
而崔文民之所以临近过年还在办公室里呆着,倒不是因为他热爱工作,只是单纯因为今天有个熟人要来,他家里有亲戚,过于热闹,不适合接待。
所以一大早崔文民就在办公室里翻阅邮寄员昨天送来的稿件。
在把稿件稍微整理了一下后,崔文民把剧本和故事都收拢一边,今天时间较为稀碎,不适合看这些长篇,他挑了挑,从里面找到了几个比较薄的,放到桌子上。
又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后,崔文民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扶扶眼镜,开始挨个批读。
“《论人之好坏—有感于电视剧济公》,虽言辞恳切,但专业性不足,不予采用。”
“《票子车子女子》,愤世嫉俗,且并非电视相关,不予采用。”
“《漂亮女人应该多出现在电视剧中》,观点我认可,但文笔下流,不予采用。”
“《中外电视应当给三亿工人留个车间》,东施效颦,不予采用。”
看到这,崔文民吸溜一口茶水,摇摇头。自从82年杂志刊登了那篇《电视文艺应当给八亿农民留块园地》短文后,每年都有效仿者递来稿件,标题也大都模仿,无非就是把农民换成其他人,什么男人女人,什么和尚道士,甚至还有改成文盲的。
真是笑话,你都说自己是文盲了,还能看懂什么杂志。
崔文民直接将其丢入垃圾桶,继续看下一封来信。
“论六十集电视剧实现之可能——基地化、工厂化、企业化。”刚读标题,崔文民就来了兴致。
“六十集?”哪怕这文章写的是一坨屎,就冲这个数字,他也得把整篇看完。
他把眼睛扶正,把茶水挪开,拿着信纸细细阅读。
与此同时,一位长相儒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推开杂志社的大门,迈着步踏上楼梯。
不过他刚一走进办公室,就看到自己的好友崔文民痛拍大腿,大呼小叫:“真是胆大包天,异想天开!”
“怎么了?崔大编辑,什么文章让你如此吃惊?”中年男人有些讶异。
“诶!月亭,你来了。”崔文民听到声音扭头过来,见自己的好友到来,赶忙起身迎接。
“来来来,坐,自从复旦一别,你我都好多年没见过面了。”崔文民紧紧握住朋友俞月亭的手,表情很是激动。
他和眼前的俞月亭同是复旦大学毕业,也都从事编辑工作。
只不过这位老同学比自己走得更顺,不仅在青海日报和福建日报先后任职,后又去了杭州大学筹办新闻系。这一干就是八年,其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上面的认可,眼看着现在又要高升。
崔文民颇为羡慕,但更多是激动,因此拉着俞月亭一通聊天说地,好不痛快。
半个小时后,俞月亭笑着停止了闲聊:“行了,文民,叙旧就到这儿吧。我今天啊,可是来向你取经的,你可别怪我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怎么会?什么事,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