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和周灿在办公室里聊了聊关于聊斋的筹备事宜,在得知周灿写了三个剧本后,他表示很惊讶。
“之前毕必成和我说你写的剧本不错,但他没说你写了三部。剧本现在在你手里吗?”
“在招待所,谢导想看的话,我可以去拿。”
“不用,也不用这么急。”谢晋摆摆手:“我就是觉得英雄出少年,你今年多大?”
“21。”
“真是年轻,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青年剧社当场记呢。”
吴贻弓笑道:“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未来都是他们的。”
说完,他看向周灿:“对了,小周,既然演员你已经选完了,打算什么时候走?要不多留几天?”
周灿嘿嘿一笑:“确实有这个想法,主要是想跟着谢导学习一下。”
“哈哈,学习谈不上,说不定我还要问问你们青年人的意见呢。”谢晋很谦虚,他们这一辈的艺术工作者似乎都怀揣着某种崇高的谦虚,即便是拍得再好,在他们眼中也仍有很多不足和进步的空间。
就像王扶林,他在红楼梦拍摄完30年后还在研究红楼梦,并在提及自己拍摄的作品时,表示犯了很大的错误,至今非常遗憾。
这番言论若是换做后世的那些大导演,可绝说不出来。甚至在观众质疑剧情有问题的时候还要倒反天罡,责怪观众,认为是观众的审美不够。
更别说沉下心去研究原著,那些大导演往往视原著若粪土,瞎几把改是常有之事,要么怎么经典电视剧越翻拍越烂。
拍完了戏,拿完了钱,谁还在乎原著啊,早就忘一边了。
这也是电视剧越往后越浮夸,越来越没法看的原因之一。
而得到了谢晋的许可后,周灿也得以顺理成章可以进入芙蓉镇的剧组观摩。
不过当天晚上,他收到了来自福州转寄过来的信。
是唐花的信,这不是周灿第一次收到信。当初寻秦记连载后,今古传奇编辑部给他转寄了不少信件,有表示仰慕的,有示爱的,有猜剧情的,有催促更新的,还有希望某个角色能得到好结局的。
总之写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询问他地址,想要过来和他谈谈的。
这种司马昭之心,不用问都知道他想干什么。
所以他现在已经不怎么看信了,反正也没人寄自己的擦边照过来,看起来干巴巴的,还不如不看。
但家里的来信,他还是第一次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