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笑道:“我刚刚问了导演,他说你是聊斋的编剧,是来这里找演员的。”
“对。”
“那你觉得丽玲怎么样?”陈晓旭忽然搂住张丽玲的肩膀向周灿问道。
“我觉得很适合,刚才一直想问她名字,就怕唐突。”周灿开玩笑道。
“那岂不是正好,丽玲也想多演些戏,要不你们俩认识一下。”
“诶,我呢?晓旭姐,你怎么这么偏心啊?”王羊突然插话撒娇,不过其余几人对她的话都只以微笑对待。
既然有了话题,那么之前沉闷的气氛便被打破,周灿和几位演员低声聊着关于聊斋的筹备,听得几位演员也很感兴趣。
聊着聊着,说到了几个人的出生地,结果发现陈晓旭和周灿竟然是老乡,都是鞍山出来的。
“没想到在这地方碰到家乡人了。”说起老家话,陈晓旭的声音也变得粗放了些,但听着也更亲切。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红楼梦拍完,晓旭姐可要来聊斋演几集。”周灿一如既往的为聊斋拐带各种演员。
历史上陈晓旭演完林黛玉后,没隔几年就去经商了,还得到了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的称号。
可惜在患有乳腺癌后,她剃度出家,为了礼佛连手术都没做,最终拖到了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而听到周灿的请求后,陈晓旭一口答应,对她而言能在孤立无援的外地看到家乡人,还是挺有亲切感的。
然而王羊见三个人一直聊得愉快,唯独自己是个旁观者,有些不爽,心直口快道:“我发现你们东北人怎么在哪都有啊?”
此话一出,陈晓旭抿抿嘴,表情有些不快。张丽玲挠挠眉头,觉得这姑娘的情商真低,真不会说话。
为了缓和气氛,张丽玲开口道:“可能是因为巧合吧,我平时也没见到多少东北人。”
“是吗?但我感觉成都挺多啊,说话都一个样,还爱生吃葱蒜,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
“王羊,你家里没有钢铁工人吧。”周灿忽然问道。
“有啊,在攀钢工作呢,怎么了?”王羊昂着头。
周灿皮笑肉不笑道:“那我建议你去问问家里的长辈,问问他们为什么东北人在哪都能看见。”
“什么意思?”王羊脸上写满疑惑。
“你问问三线建设的时候,谁帮他们建立的钢厂,谁给他们带来的技术。没常识就上上课,知道吗?”
当年三线建设,东北出力最大,出人最多。无数东北技术人员拖家带口的前往西南地区落地生根,四川各大钢厂的成立背后都有东北人的无私帮助,甚至成飞当年就是从沈飞分支出来的。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流血流汗,凭一己之力为全国输送人才和技术,如果换做眼下,这种作风想都不敢想。
但偏偏东北做到了,还做得非常好。对比国家的投资来说,东北回馈的显然更多,说是不遗余力也毫不为过。
所以周灿撂下这句话后,懒得和这个缺乏常识的女人对话,说完就站起身,去帮姜钦忙活了。
陈晓旭和张丽玲也对视一眼,起身离开。
“诶!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啊!”王羊被周灿的话气得不行,坐在椅子上冷哼好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