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辇车中,夏炎就已经说过,大明之所以到了崇祯年间,就变的积重难返,无可救药,许多都是内部问题。
也就是前面的皇帝留下的隐患,嘉靖认为一定是那些乱臣贼子的原因。
对待这些人,嘉靖不会有半分手软,而且夏炎所说都是后世史书记载,绝不会有半点错误。
更是不需要去验证什么的。
“嘉靖一朝的有名官员可是不少,甚至可以说乃是最多的,要说最大的奸臣,当属严嵩。
不过他如今已经被皇帝陛下抄了家,人也死了,可是他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除。”
听到夏炎上来就把严嵩吊起来,海瑞顿时生出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他在《治安疏》中就明确提出,嘉靖的错误之一,便是重用了严嵩这一干人等。
现在看来自己说的并没错,毕竟后世之人都如此评价。
嘉靖听到此言眉头皱了一下,不管怎么说,严嵩已经死了。
而且,嘉靖难道不知道严嵩做的那些事?他当然知道,但依旧重用了他那么多年。
在嘉靖的心中,严嵩尽管再奸,但他对自己是忠的,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心思。
自己有许多难以开口的话,难以插手的事情,都是他帮自己说,他帮自己完成,是个知心臣子。
如今人都已经死了,夏炎却还提起他,感觉像是打自己的脸似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夏炎可不管他怎么想的,继续说道。
“严嵩把持内阁二十年,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最主要是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
这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的。”
嘉靖实在是不想聊这个话题了,目光忽然看向海瑞,问道。
“夏先生,您此前说海瑞是个名留青史的忠臣,能说一说他吗?”
闻言,海瑞顿时精神起来,目光满是期盼和紧张的看着夏炎。
没有什么人,会不在乎后世之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海瑞自然也不例外。
他如今也已经五十多岁,年龄已经不小了,可是至今为止,除了上了一道《治安疏》,似乎也没做过什么大事。
怎么就成了名留青史的忠臣呢?莫非自己后面做出了什么通天彻地的伟业?
“皇帝陛下,既然是说臣子,不如将内阁还有其他大人都叫过来,我当着他们的面一一点评如何?”
自始至终,夏炎从没想过隐瞒自己的身份,而且他也很想见见。
这些在华夏历史中,如明珠般璀璨的名臣们,到底是何等风采。
嘉靖一愣,有些意外的问道。
“夏先生难道不介意?”
“这有什么介意的,我这次来嘉靖四十五年,一共就十天时间,如果能尽自己所能,让明朝改变一些错误。
让老百姓们的生活能够过的更好,也是一件美事,而且既然是要改变当今现状,没有他们参与怎么可能?”
嘉靖十分赞同这个观点,既然如此,他便没任何顾忌了。
“黄锦,去宣内阁六部的人来此,不准以任何理由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