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从一个墓碑说起 > 24 他们结婚了

24 他们结婚了

沉寂许久的黄家庄重新热闹起来了。因为那些跑去城里避难的村民们,又迫于兵头子“宋阎罗”的残暴跑了回来。

“头顶上有小日本的‘飞车’,脚下有宋靖大杀四方染红的土地。这年头,还有哪里是好待的呢。活着,他娘的也是活在地狱里。”

一个身上背着挺大个破口袋的老头见到黄三爷抱怨起来。他从前是黄英妮家的帮工,自己也有点地。农忙时咬着价到黄家赚点钱,闲了就照料自己的地。就是这么个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的人,一辈子没娶上个媳妇。

还是因为没钱。忙吧,累吧,可这些都不耽误穷。

庄上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他再不济还有个茅草屋容身,虽然已经让他造得比狗窝还遭,可好些人连个“狗窝”都没有呢。他们只能一辈子挤在黄家的下房里,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冻裂皮骨。

跟这帮苦弟兄比,他又觉出些优越,说自己是“上等人”,是“贵人”,时常要拿架子摆谱。由此庄上的人送他一个外号“黄小贱”。意思是没贫贱到家,属于微贫、小贱,但离“贵”还差着一大截呢。

现在老了的“黄小贱”佝偻着身子站在村口上,望着村子里那条走了大半辈子的路,突然觉得它是那么可爱,就连一直不对付的黄三爷也可以说两句己话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呀!这次算知道了,城里好个屁啊,去了只能钻桥洞睡大街,还是自己家好啊。”

他眯着眼一笑,露出嘴里仅存的半颗牙,这个孤单的“兵”好像突然被推出来,只好羞涩的守在“大门口”。

“三爷,慢走。我们回见吧。”他举起少了半截衣袖的胳膊挥了挥,像是站在自家门口送客一样。这是他在城里跟人新学来的“文明”。可做出来的样子很滑稽。

告别了黄三爷,他重新背起自己的行囊(那个挺大个的破布口袋)往家走,瘦高微弯的身子摇来晃去的,好像身后拖着条看不见的大长尾巴。

突然“尾巴”一个转向,他冲已经走远了的黄三爷喊:“哎!我说三爷,你知道有道家的什么时候回来吗?”“有道家”是说英子妈。英子爸本名黄佑道,但总给叫成“有道”。

“快了吧。”

“小贱”的眉眼又笑开了,步子比之前更慢,“尾巴”也摇得更厉害。他细细的在心里盘算起来:

这娘俩一回来,准要盖房子。盖房子得用人吧,到时候怎么能少了他“帮忙”。那么几进几出占小半拉庄子的大院子,一盖就得几个月半年上的吧,那他就一年不愁吃喝了。不仅不愁吃喝还可能发比小财,挺好,挺好呀!这可是小日本来这里搅闹后最值得高兴的事了。

在他这样快活的想着的时候,山里已经快黑天了,光亮在山中总是消失得比外边快。

一盏煤油灯,映出母女二人的身影,在平展的墙上一摇一摇,像快活的舞者。她们也在说着搬回黄家庄的事。

三天前,黄三爷来过这个山中小院一趟,还带了位大夫,专为给英子妈瞧病。大夫说她这病反反复复的总也不见好透,是因为山里阴湿得厉害,对养病不利。

但要想搬回去绝不是说两句话那么简单。“从前的房子没了,住哪儿啊?”英子妈心里登时扭起个疙瘩。

还是黄三爷给指了条明路,“现在世道不太平,小日本搅得大家人心惶惶的,庄上一些人动了去南边的念头,说是那里还没受到袭扰。嫂子果不嫌他们房小屋窄,我就去问问,看看哪家的合适,或买或租的先住着。”

现在说起黄三爷,母女俩心里真是感激一片,“亏你三叔不计较跟你爹从前的那些糊涂账,还肯来帮协我们。”

“爹跟三叔?”英子一脸懵,“我只知道三叔是我们那的‘万事通’,好些事爹不都去找他过问吗?”

“有事去求问人家的是他,翻脸不认人的也是他,你爹啊,糊涂起来是真糊涂。”英子妈拿个火柴棍挑拨一下煤油灯的灯芯,屋里瞬间亮起来,“你爹……唉!他这辈子也挺不容易的。操劳一辈子,到了让日本鬼子的炸弹烧死,什么都没剩下。”

“妈,别说了……”一想到父亲,英子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下来。从前有父亲,日子里都是欢声笑语,父亲走后,才觉出人生在世的艰难。

“说话就要给人家做媳妇了,还跟个小孩似的,动不动就哭鼻子。”英子妈逗弄起伤感的女儿,“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是大人了。”

英子就手把晶莹的泪珠一抹,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撒起娇来,“不,结了婚也是孩子。我们俩都是妈的孩子。”

再说下去,口气中就有些娇憨的嚣张,“妈可不能长他人志气,他是倒插门进咱家,什么事不都得听咱娘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四合院阎家老二的幸福生活无限重临莲花楼:李莲花的自我攻略之路妖尾:第一技师魂穿小燕子之不止爱情四合院:截胡娄小娥,人生巅峰综漫:绝对的纯爱快穿每个世界逛一逛都市,我在剧中求稳妥说好的龙霸天,怎么变女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