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
齐渊跪坐在左位最后首,听得昏昏沉沉,
此刻,他身前无几,单只坐在席上,同一排对位的右边席位无人,
西周时,右尊而左卑,所以齐渊正处于与会地位最低的位置。
堂中老家伙们还在喋喋不休着,
总之是——
负责司礼的太史寮——以大史为主导的宗教神职单位,
不断地按照周礼向周幽王谏议如何根据现状,来调整战前礼‘宜灶’‘类祭’,战中礼‘吹律听声’人员安排。
然后是卿士头头不在,以三吏(三公)为首的卿事寮,纷纷自请去姬姓诸侯国‘乞师’
也就是去姬姓诸侯国乞求他们出兵,
西周时,‘乞师’的人地位越尊贵,诸侯派遣的人越多,
所以对标诸侯,派去乞师的都必须为卿(官位,爵级)。
而为什么是‘姬姓’呢,因为对面联军申侯姓姜,鄫侯姓姜,
西周去除加封的周文王,十二朝天子七个王后姓姜,而诸侯中,申、吕、齐、许,皆由大姜也!
这场西周灭国战的本质,更是‘姬姜共治天下’与‘姬姓独治天下’之争。
这点就不展开谈了。
堂议最后,是司徒提报汇编庶民、遂人,组建王师的情况。
整个堂议看上去,好似‘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然而齐渊看着他们,却也更似看一堆冢中枯骨。
礼,有用吗?
有大用,‘宜灶’‘类祭’提振士气,‘吹律听声’判断战争开打后,双方士气变化与局部战况谁优谁劣。
更何况,礼是周王室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然而,
做得再好,也无以左右西周将亡的事实。
只因,‘王师’即少,又烂。
乞师有用吗?
有,不过很有限。
可以说,开打到现在,能来的,该来的,基本都来了,
而已经打定主意骑墙,坐等‘真父子局’胜负的诸侯,
此时再乞师,就算出兵,但也不会实际参战。
这年头随便找个误事的借口,可不要太简单。
更何况只有周幽王死了,周天子的光环才能进一步地被抹去,
诸侯的权势才能进一步登顶。
所以诸侯们看似背约不至,看似骑墙,其实都有倾向性的——
他们倾向于没那么昏庸的周幽王,欲排斥姜姓势力的周幽王,
死!
登基才几年啊!
就要收敛权力,排斥姜姓,
那往后,你周幽王还想干什么,都不敢想!
总不能等刀都架在脖子上,再有倾向吧!
所以说齐渊困呢。
堂议没啥用不说,
还有几个老家伙,故意挑刺,在那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西周,奉行的是族长世官制,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卿(官),氏虢(男氏女姓),
那么如果他犯错了,该杀杀,该退退。
可下一个填进这个坑里的,为卿的,还氏虢,
且为虢氏!新!大!宗!族!长!
所以说这些居高位者的水平,有些人,是真就那样子了。
‘冢中枯骨!’
齐渊心中再次吐槽了一句。
“异人渊。”
堂上斧扆(屏扇)后的声音响起,齐渊挺背拱手,正戏总算是来了。
“孤王女所系缁带可还适舒。”
嘶——
传这么快的吗?
“王上,一庶人安得王女系带,此不合周礼,望依礼而贬斥为奴!”
一花发老头当即跳了出来。
却见周幽王一摆手,制止众人喧议,
“是啊!然寸功未立,一庶人安得王女系带?”
齐渊眉头一肃,这红白脸唱得真坚实,
“旬日前,汝提及诸侯事宜,然今已至此,孤不愿信,却不得不信,
“此际,可有良言再于孤耳,
“须知,孤王女及笄以来,因孝误婚,今期年将至,
“孤亦欲选良才。”
枯骨们的喧嚣又起,什么‘不合周礼’‘贵贱有别’
齐渊对此毫不理会,
这‘迎娶网女’大饼画得,我都没吃,你们激动啥。
“吾王,异人无良言于吾王,”
齐渊朗声道,先给对方的期待降下来,不然此刻期望太高了,后面便难给对方惊喜了。
齐渊待见周幽王眉头皱起,才又开口:
“然有一袭异言异语,不知吾王可听。”
“言来!”
“庶人闻三年有前,吾王立君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而诸侯皆叛,”
君姒,即褒姒,西周有称王后为女君的习惯,所以此处齐渊以‘君姒’代指‘褒姒’
其言落后,
堂内的喧闹又大了些,周幽王目光渐冷。
“然吾王以利导之,以义礼威之,平疏诸侯,且与诸侯会太室山,定抗戎之盟。”
齐渊前一句细数了周幽王的不当后,便紧跟着吹了周幽王一手。
周幽王面色稍缓,
“然,
“诸侯皆叛,当只因吾王不尊周礼,而立伯服太子?
“借由罢了!”
“再言!”周幽王制止了堂内再次大噪的沸声。
“周王与诸侯之争,自武王立国起,从未止歇,
“至历王,现于明室;
“宣王,攻伐乱起;
“至宣王横死,鼎沸至极!
“吾王为孝子,自,不容于诸侯!”
齐渊此刻这一席话,可不是在乱说。
封建制,无论是奴隶封建制,还是秦以后不断变种的封建制。
都有一个很共通且无解的问题,
那就是诸侯王与帝王之间的矛盾与争执,这些矛盾在好多时候,是不被放在明面上谈的,
但现在,齐渊就要把他拉到明面上晒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