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没有子女,叶文洁便收养了许多小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孙女那样,亲自教导。
叶文洁的善解人意和开导也让汪三水深受感动。
汪三水走进杨冬生活过的房间,回忆起与杨冬的点点滴滴。
凭杨冬的身份,本来可以住在更好的地方,却一直和母亲生活在民房里。
她的房间也很简单,没有与学术有关的东西,也很少与女性有关的东西,生活很是朴素。
汪三水在杨冬的相册里发现了她与母亲的照片。
令他疑惑的是,杨冬小时候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气质,眼神中仿佛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封闭。
小孩子一般都藏不住心事,这种眼神,令汪三水很困惑。
难道杨冬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某种绝望吗?
叶文洁接过照片,有些自责道:“我对冬冬的教育有些不知深浅,让她太早接触了那些太抽象、太深邃的知识。当她第一次表达出对那些理论的兴趣时,我告诉她,真理的世界,女人是很难进入的,那里的艰难,不适合女人的世界。她却并不理解。”
“后来,她还是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原来,在她眼里,那些公式不再是死板的数据,而是像鲜花一般美丽,她真的很喜欢那些理论,发自内心的喜欢,她眼中的世界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您的教育是成功的。”汪三水感慨道。
“不,是失败啊!她的世界太单纯了,只有那些空灵的理论。那些东西一崩溃,就没有什么能支撑她活下去了。”
“叶老师,您这么想我觉得也不对,现在发生了一些让我们难以想象的事,这是一次空前的学术灾难,做出这种选择的研究员不只她一个。”
“可只有她一个女人,女人应该像水一样的,什么样的地方都能淌得过去啊。”
……
“杨冬……”
比比东望向窗外的风光,洁白的教皇袍在风中轻扬。
她心有触动。
感觉书中的“杨冬”某些地方很像她,某些地方又不像她。
像的地方在于,两人都喜欢研究知识,有着共同的爱好。
不像的地方在于,面对人生中的绝望,她坚持过来了,而杨冬没坚持下来。
“杨母”说得对,女人就该像水一样,无论什么情况,都应该淌过去。
当然,也许她小看“杨冬”了。
或许,“杨冬”面临的绝望比想象中还要大。
那种失去希望的感觉,比比东深有体会,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所以,我一定要成功,洗刷掉所有的耻辱,早晚有一天,要让所有的一切都臣服在我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