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于越国灭掉吴国的数年之后,一个名叫阿文的女子自称获得了越王勾践当年在吴国为吴王打造的夫差剑,要进献给越王。
这把夫差剑是当年越王在吴国饱受屈辱时为夫差所造,越灭吴后,勾践曾派人在吴地四处搜寻这把剑,希望找回之后销毁,洗刷自己过往的耻辱。
在抵达越地进献之时,名为阿文的少女和勾践之子与夷相识相爱,与夷深陷于少女阿文的美丽之中,要将她带回王宫,征得越王同意,娶她为王后。
王宫献剑时,越王让阿文近前献剑,阿文在王殿献剑时突然发难,夫差剑带着无边的恨意一边屠杀越王侍卫,一边步步迫近面露骇然的勾践。
原来名为阿文的少女正是当年被勾践鸟尽弓藏杀害的越国大夫文种之女,她当年被离越远去的范蠡所救,在楚地一呆十数载,被范蠡悉心传授武艺。
学艺大成的她在打败师傅范蠡后,听取范蠡的计谋,以进献当年被范蠡私藏的夫差剑为名,刺杀越王勾践。
习自范蠡的越女剑法早已青出于蓝,阿文面对层层包围的越宫侍卫,十步一人,鲜血点点洒在大殿之上,猩红的血光和未晞的烛影交叠,夫差剑上的杀机似乎来自灭国之恨,也来自少女的亡父之恨。
最后,在最后一个侍卫倒下,阿文就要大仇得偿时,与夷挥剑拦住了阿文势不可挡的夫差剑。
一番打斗,阿文长剑将与夷穿胸而过,但她却无法下手收取眼前仇人之子的人头。
阿文早已明白同样习得范蠡剑法的与夷比自己要高出不少,但由于不想伤害自己,才败在了自己剑下。
勾践此时从震愕中清醒,认出她是文种之女后,向阿文忏悔,当年由于自己猜忌心过重,冤杀文种,今日之果咎由自取,希望她能绕过太子与夷。
可长剑划下时,与夷仍固执的挡在阿文剑下,表示越国此刻正与卫国纠葛,勾践是这个国家的王,希望阿文能看在曾经也是越国子民的份上,为了越国放过勾践,自己愿代父偿仇。
迷茫的阿文终究是没能挥出夫差剑,失魂落魄下她离开了越地。
夕阳西下,波光粼粼,乘舟抱剑的少女在返楚的路途中,想起了师傅范蠡曾经讲述那个名为西施的女人因为自认不详,离开范蠡时曾唱的那首曲子,
她轻轻的用手指敲打着青铜剑面,浅唱起来,
“瞻彼淇,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随着少女歌声在因为夕阳微微薰黄的江面上飘摇,这吴越之地数十年的血与火,情和怨似乎都在这轻吟浅唱中烟消云散,只有滚滚江水东逝不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