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点02分,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启动救援程序。
20点10分,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向美国、俄罗斯、挪威、德国、东大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正在运行的科考站发出协助救援请求。但因大多数国家都将救援队派遣出去营救本国被困科考队,无多余救援力量支援。最终只有尚未执行任务的挪威、韩国、英国回应,能够提供帮助,随后成立三国联合救援队。
21点00分,根据卫星云图显示,冰爆范围已扩大至北极点周围400公里。
考虑到不断扩大的冰爆范围,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向北极区域所有正在进行科考工作的国家发布橙色预警,并启动撤退预案。
21点17分开始,三国联合救援队多次尝试搜救,但受冰爆影响一直未能成功。
23点00分,冰爆范围扩大至北极点周围550公里,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发布红色预警,撤退准备工作启动。
一小时后。
22日0点11分,卫星云图显示,因未知原因,冰爆范围由最大值640公里处开始收缩。
6点00分,冰爆范围缩小至北极点周围300公里。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将红色预警下调至橙色预警。
6点40分,联合救援队再次尝试开展搜救,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格林威治时间22日8点56分在距离北极点370公里处发现“J5”坠机残骸。9点07分、9点09分在“J5”坠机点以北9公里和13公里处分别发现“J7”、“J8”坠机残骸。经查验,三处坠机现场均无生还人员。
22日14时,考虑到前线大本营各科考队遇险区域的冰爆现象仍在持续,且科考队在缺乏自救物资的情况下,已失联超过30个小时,生还可能性极其渺茫。加之北极区域救援力量几乎消耗殆尽,因此,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经过综合研判和慎重考虑,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宣布UNISDR前线大本营各国科考队成员共计1676人全部遇难。
后经统计,各国单独派遣的科考队在本次冰爆事件中,共遇难2579人,无法继续执行科考任务的重伤员350人。
此次冰爆事件中合计共损失科考人员4605人,占科考总人数91%,其中S级、A级专家的损失率82%,B级、C级专家的损失率90%,救援力量损失率98.9%。
目前北极异常气候科考任务因人员大量损失已陷入停滞状态,为确保后续科考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对遇难人员的遗体回收,申请指挥中心尽快启动备份计划。
UNISDR新奥尔松指挥站
两个月后,挪威新奥尔松北极科考大北营的东大国熊猫码头。
码头上,刺骨的寒风裹挟着冰雪粒子,无情地割裂着每一寸暴露的皮肤。远处,连绵的冰川在码头探照灯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与极夜的黑暗融为一体,显得诡异而神秘。
轮船上的水手正聚精会神地操控着船上的塔吊。将一件件沉重的货物缓慢地降落到一旁静静等候的卡车上。每一次操作都需小心翼翼,因为在这极寒之地,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再慢点,轻点!该死的!这些货物要是弄坏了,把我和你卖了都赔不起。”大副紧张地站在卡车旁,手中的对讲机紧握不放,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有些颤抖。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漫长作业,终于将国内运来的设备安全的转移到了卡车上。
负责对接工作的张杰仔细盘点着车上的货物。他来这里已经半个月了,北极刺骨的寒风也刮了半个月,每次户外作业对他来说都是意志力的严峻考验,初来乍到时的那份热情也早已被这严酷的自然环境所浇灭。加之工作的单调与枯燥以及对韩冰的深切思念,使得他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倍感落寞,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