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8章 启智发慧,教学相长——孔子的教育智慧精髓

第8章 启智发慧,教学相长——孔子的教育智慧精髓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给他指出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首先,我们来详细解析“愤”这个字。“愤”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积极思考,但却因思维受限而无法通达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索、绞尽脑汁却仍未突破的情况。比如,学生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反复思考,尝试了多种方法,却依然找不到答案,此时就处于“愤”的状态。

“悱”则是指学生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想法,但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存在困难,无法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好比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主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将这种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

“启”的含义是开启、开导。当学生处于“愤”的状态时,教师的“启”就像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门,给予关键的点拨和指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发”意为引发、启发。当学生处于“悱”的状态,教师的“发”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思绪,引导他们将内心模糊的想法清晰化、条理化,从而能够顺畅地表达出来。

“隅”原本指的是房屋的角落,在这里引申为事物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意思是教师给学生指出一个方面,学生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这反映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够灵活,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综上所述,孔子这句话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时机和方法有着精准的把握和要求。强调了教师要在学生达到特定的学习状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拓展提出了期望。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启发式教育的精髓

孔子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启发式教育的核心要义。它强调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和思考冲动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启发。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当学生处于“愤”的状态时,他们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仍未找到答案。此时教师的启发就如同点亮一盏明灯,为学生指明方向,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瓶颈。而当学生处于“悱”的状态,教师的引导则能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这种启发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主地探索未知,应对各种挑战。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宝库,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能力的高度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能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单一知识或观点,而不能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其他相关的领域,那么他们的学习是肤浅的、缺乏深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相思封锁情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病弱幼崽?不,是世界天灾!我的番茄日常欧希乐斯的日记奥特曼盘点:重新开始快穿之攻略了男二怎么办穿梭电影世界开局抽取燕双鹰都末日了,我打个小广告怎么了?外星来客与地球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