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叔祖。”那中年道士睁开眼睛,喊了老道人一声。
“帮我招呼一下小道友,我去里面准备准备,今年比以往早了几天。”
老道人回头看了看周游,捏住山羊胡须尾尖儿,笑得漏出一口牙花子。
山体间两块岩石留缝有隙,约半肩多宽,似是通着后面一处小径,老道人随即侧身,贴着岩壁缝隙三两下挤了进去。
“道友。”中年道士一手指指自己的旁边。
周游打了稽首:“打扰师兄修炼了。”
听到“修炼”两个字,中年道士似乎自嘲一般,脸颊一抬一拧,作个苦笑:“算不上修炼,只是些糊弄糊弄自己了事的功夫。”
中年道士起身回礼:“道友仙姓?”
“后学姓周,周游。”
中年道士的表情似乎早有预料,他了然地点点头,返身摸摸身后的石壁:“道友,这块石壁,是有些奇处的。”
“石壁原本的名字失传了,现在的名字是叫‘磨砖作镜壁’。”
“早些年间,在岱安市举办过一场五教共唱红歌大联欢会,几位远道而来的释教朋友,也来这里参观过。”
中年道士一手抚着岩间的纹理,一边叹惜地说道:“主事的大和尚是有道行的,来看了石壁之后,说要给它取个名,就叫它磨砖作镜壁,还给我们留了一首偈诗。”
“唉,磨砖作镜,又好比积雪为粮,说得没错啊,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想把砖头磨成一面镜子,最根本的方向就不对,又谈何成功,唉。”
石壁后面隐隐传来钟磐泠然的声响,中年道士收了收面色,又做了个请的手势:“委屈道友从这过了,道场隐蔽,见谅。”
他引着周游挤进岩间隙口,后面是半壁山崖凿空出的一处廊道,深幽无光。
周游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左右看看,发现照映出的廊壁之上,尚存几幅日久褪色的壁画。
边走边览,千篇一律是些道士打坐静思的图景。
周游细细对比,才发现这些画中道士的身后,各有不同粗细的“光带”。
“这是自古记录的[采食飞根之术]。”
中年道士出声:“道友应当对这种小术不足为怪了,我刚刚也是在学这种术法,不过资质愚陋,虚耗三四十年,只修到有两指粗细的炁流入体。”
“是道经里的‘餐霞食气’吧?”周游试探地将自己大约记住的部分说出来,“不食有形食无形,吞光服霞,其神明达。”
道教中有流派认为,日月云霞、四时五行都有其精,可在特定的时间段被人采食入体。
如果结合千年以来仙炁微弱的情况来看,可能就是后世的修行者,发现在某些时段,仙炁较为集中,能被人体再加以利用,所以构想出了餐霞食气的理论。
中年道士喟道:“前方还有石刻题字,是掌教祖师留下指点境界的苦心之举,只是不肖子孙们一代比一代不成材器,祖师们轻而易举练到圆满的小术法,我们已经一百多年没人到过第四层境界了。”
周游抬眼继续看看壁画,按照步行向前的顺序,画中人身后的炁带粗细渐次加宽,从最开始第一幅的一点点首饰串珠的大小,到两指宽长,再到一拳之宽、一肩之宽。
尽头的摩崖石刻,字迹的金漆脱落,但依稀可辨:
第一境,如穿石滴水,点点沥沥。
第二境,如溪涧涓流,汩汩潺潺。
第三境,如河渚绳纤,拳拳梢梢。
第四境,如大江伏流,洋洋泻泻。
第五境,如溟海闳肆,沸沸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