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姓杨,名文杰,字子涵,见过兰十将。”
魏徕听后点了点头,心中想到,这个叫杨文杰的士卒,模样竟与书生一般,又想起这是在文风昌盛的宋朝,开口问道:
“杨兄弟可曾考取有功名?”
杨文杰脸色泛红,十分尴尬地回道:
“回兰十将话,小生未曾有功名,只是早年在县学上过两年学罢了。”
魏徕见杨文杰神色尴尬,才知自己或许问错了,秀才、举人之称谓乃是明朝才有的,于是只得厚着脸皮称赞道:
“杨兄能在县学读书,定是学识渊博之人。在咱们这群大老粗之中,算是最具学识之人了!说不定日后还得仰仗杨兄多多提携!”
实则是魏徕孤陋寡闻,功名的说法直至明朝方有,宋朝的正式科举分为州试、路试、殿试,并无秀才、举人功名之说,唯有考中才有进士之称。
士卒们先前皆不大瞧得起瘦弱的杨文杰,亦不知他曾在县学读书,还对其加以孤立,如今被魏徕一番夸赞,众人皆投来羡慕的目光。
众士卒赶忙附和,王麻子更是打趣道:
“是啊!杨老弟飞黄腾达之后,可莫忘了俺们这些苦哈哈啊!”
杨文杰脸皮薄,只是对着众人笑了笑,以示回应,内心对魏徕维护他的颜面甚是感激!
魏徕又向李季问道:
“李兄如此高大壮硕,怎会无人赏识于你?”
李季红着脸未作回答,一旁的王麻子又抢先笑着解释道:
“怎会没有?只不过嫌他是花架子罢了!胆子小不说,食量还大,中看不中用呗!”
“胆子小”三字一出,空气瞬间凝滞,只听心直口快的李季赶忙解释道:
“是饿的!真是饿的!兰头莫要听王麻子胡言乱语!”
李季如此解释,配上他那高大的身影,颇有几分滑稽,引得众人一笑,气氛总算有所缓和。
魏徕思索片刻后替李季辩解道:
“李兄应是本身长得过高过大,所需能量更多,消耗亦比旁人多出许多,长期未得饱腹才致使体虚,无法发挥出自身身强体壮的优势罢了。”
李季仿若遇到知音,连忙认同魏徕的话,接着肯定道:
“正是如此!俺从未吃得痛快过,只是俺不如兰头懂得多,解释不清罢了!”
就这般,魏徕逐渐与八人熟络起来,相谈甚欢。
魏徕见气氛始终有些沉闷,想必是因吴明全所说的“懦夫队”所致,便鼓励道:
“我知晓大家并非天生懦弱胆小之辈,只因刚从军不久,又无战场经验,才有潍河边那不佳的表现,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渴望成为狄公那般的英雄吧!”
面对魏徕的鼓励,众人心情好转不少,又开始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
魏徕先将士卒们的名字默默记下,加上自己共九人。
皆是潍州本地的贫困子弟,因生活艰难,迫于生计而从军。
李季生得最为高大,杨文杰最为瘦弱,不过却最有文化,刘金刘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会些粗浅武艺,王丰最为机灵。
其余人的能力特点一时不太明显,尚未能看出。
魏徕初上任,自是要趁着众人兴致高昂,鼓舞一番士气,说道:
“往后大家便是一个队的兄弟,是一个锅里盛饭吃、生死与共的兄弟。大伙是否应当团结一心,绝不胆怯?”
众人被魏徕一激励,兴奋高呼:
“团结一心,绝不胆怯!”
魏徕见众人兴致勃勃,深知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接着道:
“大家一同争当武曲星狄公那般的英雄,个个立功封侯拜将!”
“争当狄公般英雄,立功封侯拜将!”
九个人年龄相仿,都在十七八岁左右,他们有说有笑,兴奋地喊着口号。
魏徕忆起读书时住校的室友,情景颇为相似。但此处如今正在打仗,随时都可能有性命之忧。
故而,必须真正团结这八个人才行。
魏徕思索着,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想要短时间融入他们并非易事,心中思量道:
“怎样才能融入他们之中呢?有了,古人重诺言,我与他们又有救命之恩,不如与他们结拜,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