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寺原本不叫龙隐寺,相传大周的太宗皇帝曾化装成僧人藏于此,以躲避前朝军队的追捕,太宗建国后这个寺庙便改名为龙隐寺,龙隐寺所在的山头也被百姓们称为隐山。龙隐寺几百年来香火不断,是大周最具盛名的寺庙。
到了龙隐寺,寺院里的小沙弥先来接引李笙和老夫人等人入住,待一行人到了住宿的小院门口,老夫人突然开口询问沙弥:“小师傅,往日我们定远侯府女眷来寺中礼佛,均是住在南院,怎地今日将我们安排在了西院?”
沙弥恭敬答道:“阿弥陀佛,按惯例原本是应该将老夫人安置在南院的,只是前日袁将军夫人也来寺中礼佛,已经安置在了南苑,便只好请老夫人到西院安置。”
老夫人闻言,便不再多言,小沙弥又交代了一些事项后便离去了。
李笙一边扶着老夫人走进西院,一边在心里快速回想“袁将军”相关的剧情,但是并没有想起和这位“袁将军”相关的人物。
难道又是一个没在正文中出现过的路人?
原书出场过的袁姓人物也不多,李笙一时能想起来的也就只有男二一个。
“袁子望?”
“你一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竟知道袁侍郎的大名?”
老夫人突然出声吓了李笙一跳,才反应过来自己一不留神竟然把男二的名字给说出来了,立时打着哈哈糊弄过去:“孙女虽然不怎么出门,但奈不住梨香院婢女多啊。袁侍郎十六岁中举,十九岁就摘得了探花,二十五岁便已坐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上。这学问好便也罢了,听闻人也是丰神俊秀,我院子里那些小姑娘可都对这位玉山公子倾慕得很,成天地讨论他呢!”
这些当然都是在原书中提到过的,梨香院里的婢女们虽不曾在李笙面前提起过袁子望,但原书中曾描写过男二貌比潘安,凡上街,女子皆以鲜花抛之,想必侯府中的婢女们也不例外。
老夫人听完点点头,“袁侍郎的确是都城里独一份的美男子,若单论容貌,也就只有宁信宁将军能与之相比了。不过宁将军到底是尸山血海里拼过来的,身上多了几分戾气,确实不如芝兰玉树的袁侍郎那般讨女子喜欢。”
李笙心想,一个是男二,一个是男一,那容貌当然都是一等一的好了,要不能让女主纠结那么久吗?
只是书里对男二家庭的描写并不是很多,寥寥几句也只提到了男二那来自百年世家的母亲,是以李笙一开始听到“袁将军”时并不曾想到男二。
“只是孙女虽知道袁侍郎,可这袁将军孙女可就不怎么知晓了。说起来武将之子一般都会子承父业,怎地这袁侍郎竟做了文官?”
既然都聊起来了,李笙觉得还不如多聊两句,就当听个八卦。
老夫人也很给面子,当真就和李笙聊了起来:“这又是另一桩往事了。你父亲曾在袁将军麾下,你百日宴的时候袁将军还来喝过你的满月酒。只可惜天妒英才,你满月宴后不过半年,袁将军和他的两个儿子,并袁家军全军都在陈郡梅村战死。还是袁夫人带着时年才八岁的袁侍郎扮作难民,才逃过一劫。梅村一役后,袁夫人便不许袁侍郎再练武,就是怕袁将军的最后血脉也在战场上没了。”
这些都是原书中不曾提到过的。
李笙看书时还以为男二的文官设置只是为了和大将军男主形成一文一武的对比,没想到男二也有如此悲壮的背景故事,并不只是书上一个单薄的纸片人。
龙隐寺供世俗人住宿的小院里除了厢房,还设有小佛堂。李笙在小院里到处转了转,走到佛堂时便看到老夫人已经跪在蒲团上开始背诵佛经了。
李笙也自觉地拿了纸笔坐在一旁抄写佛经。待李笙抄完一卷佛经,也到了用晚膳的时间。
在外面不比在侯府规矩多,李笙用完膳跟老夫人打了个招呼就带着茹桂去散步消食。
老夫人看着李笙脚步轻快地走出小院,转头跟王婆子笑道:“到底年轻,才在庙里待了一下午就坐不住了。我看都不用等到七日期满,怕是没两天她就得收拾包袱下山了。”
王婆子也附和道:“少年人,被这森严庙宇禁锢住了倒不好,待过两日三娘子回了侯府,老夫人在这礼佛也能清静些。”
想到自己即将归来的“懒觉”,老夫人高兴得多吃了几筷子青菜。
李笙这边带着茹桂在寺里东转西转,转到了一片竹林,一回头才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只隐约看得到前面有一座凉亭。茹桂有些担心,让李笙去凉亭里坐着歇息不要走动,她去找个僧人来为她们引路。
李笙倒是不以为意,慢慢悠悠地向凉亭走去。
待走到了凉亭才发现原来此处是竹林的尽头,不仅如此,凉亭外面还是个悬崖绝壁,绝壁下有一个极大的湖泊,月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煞是好看。
本来龙隐寺就地处隐山山顶,这凉亭还修在悬崖边上,没有树木的遮挡,目之所及都极为开阔,是个赏月的好地方。
李笙看着看着,觉得怎么也该吟个诗才配得上这般好的月景,奈何李笙读书的时候老师只教了背诗,没教过作诗。李笙搓着手憋了半天,才憋出来一首在书法社练字时看到的一首诗:“隐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竹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本是唐朝诗人于良史的一首五言绝句,讲他春天在山中游玩忘了时辰的故事,李笙觉得和她如今的情形十分相似,便把原诗里的“春山”改为了“隐山”,“花香”改成了“竹香”,对着月亮吟了起来,自觉也算是不负如此清辉的月色了。
“不愧是我!真好!”
记性真好!
“确实是好诗!”
这时一个女声在身后响起,李笙转过头,发现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一个美妇人。
“不知你是哪家的小娘子,竟作得这般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