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7 mod.1906、75/27 mod.1912(骑炮)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现代化火炮,克虏伯,安萨尔多和阿姆斯特朗-佩佐利均投入了生产,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经生产了1005门,后一度停产。意军对该炮不甚满意,在1911年采用了法国设计的一种全新的野战炮,这种火炮有着奇怪的驻退机构和开脚大架,性能优秀然而生产成本较高。其后又有一种衍生型号改进减轻重量增大仰角作为骑兵用炮生产。
反坦克炮(主要是e da 47/32)和61辆坦克(均是L3和L6型),意大利人很快发现,面对T-34和KV等苏联新锐坦克,这点反坦克力量堪称微不足道。从8月参战到41年结束,总数6.2万人的CSIR有超过9600伤亡,在1941年最后一周的“圣诞之战”中,奥斯塔公爵师在有德军支援的情况下依然遭受了超过1000人的伤亡。
在设计的初始,安萨尔多公司一般用一个月画图纸,一个月制作木质模型,最后交付工人,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不断改进并优化方案,虽然木质模型已经非常接近后来的成品,但一般也会将产品拉出去野地测试。一般来说,虽然军代表是出了名的挑剔,安萨尔多兵工厂最终设计总能获得军代表的批准,这一设计被称为M.41M(后缀的M为“Modificata”缩写,意为“改进、修正”)此时已生产出一辆安装有木质火炮的样车,该车被呈现给时任国防参谋长的乌戈.卡瓦列罗上将(Ugo Cavallero)。
承接了大量设计任务的康定斯基只在产品中摇摆。
为了容纳布置在车体后部的主炮,M.41M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布置在车体中部,车长与驾驶员在车体前部,而两名炮手(兼装填手)则在车体后部,由于车体总重从14吨增加到17吨,承载结构进行了一定修改。M.41M保留了M14/41的SPA 15TM41 8缸柴油机作为动力,这款引擎只能稳定输出125~145马力,平均只有8hp/t,最大速度仅有25km/h,而且出现了过载和过热的问题。相比之下主炮性能近似的德制犀牛自行反坦克炮12.5hp/t的功重比,M.41M的动力可谓是先天性不足,这应该被归结到意大利当时根本没有合适吨位的底盘。
不过M.41M的炮塔使其拥有水平共90°的旋转角度以及-5°~19°的仰俯角,在这一点上超过了固定战斗室的犀牛。安装有真炮的原型车在3月5日做好了测试准备工作并开始测试,意大利军方接受了测试结果并宣布其通过了测试(因为此时意大利严重缺乏这样具备较强机动能力的重型反坦克武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测试结果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军方对此感到满意。M.41M在测试中暴露出包括许多问题,包括炮塔内空间过小、车辆重心偏移、发动机较易过热、炮塔布局导致乘员作战困难、备弹严重匮乏(仅有4-6发!)、缺乏通讯设备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在量产型得到部分解决,比方说全新设计的炮塔系统、安装无线电设备等,但很多问题一直持续到生产结束(比如发动机过热、备弹量改进后也只有8发)。
以上都是康定斯基主要坚持的一种产品设计理念,康定斯基只把这些东西当成是产品。他致力于美学和功能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