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多格里奥招兵买马的告示贴在皮埃蒙特大区都灵街道上的市政广场的时候,年轻的拉瓦锡和康定斯基便都在sign-i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康定斯基(1900-1980)和拉瓦锡年纪类似,比世界著名的包豪斯风格的著名美术大师小一轮。本来他是打算学习美术,不料自己父亲任教的学院被纳粹德国征服关闭了,于是他只好随家人来到了意大利都灵,距离本来也不远,他1939年加入了意大利籍。在这儿生儿育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俄罗斯出生的,他千里迢迢来到都灵,总觉得没有归属感,他决定去服兵役,这样能够结识一批本土兄弟,并在这美丽的城堡和广场以及阳光下享受生活。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学院的关闭感到非常生气。
一战后的1919年,包豪斯学院成立了。康定斯基的父亲本在柏林任教做工业设计老师,康定斯基的美丽的青年十九岁度过在美好的柏林包豪斯学院的校园里。可是到了1933年康定斯基的父亲年事已高,纳粹来了,他也到龄退休,回到了俄罗斯。康定斯基的父亲老康定斯基回到基辅后,感觉生活无望,便开始教育康定斯基继续好好学习工业设计。此时的康定斯基时年33岁,年富力强正是作品产出的最关键时期。他一遍遍地在家画图纸。
回忆起美丽的包豪斯时代,那是老康定斯基人格形成的高光时代。包豪斯魏玛大学(Bauhaus Uat Weimar)是1919年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以工业设计美术学校的形式创立,它的前身是创立于1860年的大公爵萨克森美术学校(Grosshertzoglich-Sachsische Kunstschule),这所学校的校长是沃尔特格罗佩斯,他有些迷恋机械美学,因此和传统美学不同,他希望的办学理念是一种能够达到工业适应性的美学,主张“less is more”和“god is in every details”等等。办学之初格罗佩斯就应对了大量来自社会内外部的攻击,例如这个学校是犹太的,是反艺术道德的,是偏向手工艺的,甚至是廉价的和促狭的,等等。是对古典架上绘画的背叛。
俄罗斯人瓦西里康定斯基(以下简称老康定斯基)就是康定斯基的父亲。他在这里度过了毕生难忘的青年高光时期。这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巴比伦风格柏林,在手工艺和艺术史方面进行了双轨制的探索。他们打破腐朽的德意志帝国形成的僵化体制,实现一种更平等的共和思想,同时在1024年的一战后,到1929年的股灾许多人跳楼场景中,都实施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洛可可式繁复的建造被丢弃,取而代之的是不锈钢、玻璃、钢筋混凝土这样便宜易得的材料。校长格罗佩斯也看到工业化对人精神世界的剥夺,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作业的工人如同固定旋转的齿轮,在碎裂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因此双轨制教学配备手工业者,找回艺术与人精神世界的链接。
“Das Ultimative Ziel des Designs ist der Mensch.”(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人. The ultimate goal of design is human.)他倡导。因此,他找来了康定斯基的父亲,瓦西里康定斯基。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2.16-1944.12.13)是这个领域不太寻常的存在。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了法律与经济,但仍然热爱绘画,三十多岁的他放弃了成为法律或者经济教授的机会,1896年,他来到慕尼黑学习绘画。刚刚到达慕尼黑后,他就结婚生子产生了小康定斯基。1900年他从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后,成为职业画家。
幼年的康定斯基在柏林长大,目睹了父亲的一系列作品,他的父亲还爱好写书,出版了《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的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等抽象艺术经典著作。Solomon Guggenheim是他的作品的最大藏家,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这样一座纯包豪斯风格的主要收藏康定斯基作品的知名美术馆。
老康定斯基30岁辞去法律经济系的职位,用14年创作,在1910年这年,他已经在积累了大量这类风格的作品。经历了四年求学和十年探索,他才找到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