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赵战场上的敲山震虎,果然吓得魏国、韩国、齐国等瑟瑟发抖。
尤其是韩国,本就是弹丸之地,国力衰弱。
韩国中层地主,过的都还不如咸阳西的周家村了。
就在秦军节节胜利的同时,李斯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大王梦寐以求的贤才韩非,被他请到了秦国。
本意上,李斯是极不情愿的,有了韩非后,二人之高下,很快就会展露出来。
可他心里又是无比的清楚,他根本无法动摇赢政见韩非的决心。
就算自己不去韩国相邀韩非,在大王武力下,韩非也会不请自来。
在此问题上,李斯的韩国之行,最起码为能给给赢政留下胸襟开阔的好印象。
还有就是忠于嬴政的一颗心。
既然大王您求贤若渴,当臣子当然得为大王分忧。
和我们现代的舔狗,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李斯现在的思想,已经出现了弯路。
他小看了嬴政的胸怀。
就算韩非日后得以重用,如果李斯依然不改初衷。
嬴政绝对会敬他的引荐和大度之量。
李斯只能让嬴政尽早见到韩非。
而韩王安早被秦国的百万雄师吓破了胆,怎敢与嬴政作对呢?
纵然李斯在当时,已经一代贤臣,但人性的使然,任然再一次让他利令智昏。
带韩非去见赢政之前,李斯在家宴请了韩非。
主要想探探韩非的口风,是否想留在秦国发展。
留下的话,就成了他获得高官厚禄的最大障碍。
“韩兄,吾等同师于师尊门下,斯对非兄才华钦慕不已,大王见得兄之高论,更是拍案叫绝,斯见大王求贤如渴,才只身去韩,邀兄往秦。”
李斯好一顿扯,顾左右而言他,知道韩非之敏锐,不敢说的太过明显。
只是对自己的极力举荐,给大吹大擂一番。
“斯兄,汝当知韩非意不在此,着书立说才是非之本意。”
韩非有怎么听不出言外之意?
心里还在诧异,李斯此人本就妒忌贤能,怎会邀自己来秦同朝?
这不是自寻烦恼么?
“非兄,大王既对兄长如此青睐,定让你侍奉左右,予兄高官厚禄,长享荣华富贵。”
心中窃喜的李斯,暗暗叫好,汝无意于此,倒是个好事。
将韩非引荐至秦后,如果韩非执着,不愿侍于秦,嬴政也无可奈何。
李斯深知韩非之脾性,一呆起来还真是倔驴似的书呆子。
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一举两得。
“斯兄,吾等出同门,各有宏图,兄长审时度势,离故土择明主而事,宏图大展,扶摇直上;而非资质驽钝,又恋故土,安然徜徉于文字之间,着书立说。”
韩非知道,自己来秦是身不由己。
就算没有李斯,在秦王的大军压迫下,韩王也会辅之而来。
“良禽择木而栖,非兄,大王之圣明,岂是韩王所可比之?”
李斯见他如此消极,心里反而越发高兴,接着谈起了秦王嬴政。
“斯兄,弟不求君王赏识,但求警策后世,此番愚弟乃衔王命而来,直求缔结和约于大秦君王,后自当再返故国,终老于乡园之间。”
李斯的话语之中,自有一股酸味。
可韩非想到韩国之状,哪有心思细细品之,实实在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韩非不会留在秦国与吾争宠?
一听韩非之言的李斯,自是高兴不已,心底的惊慌也平静下来。
既然韩非已到秦国,嬴政就传令立即召见。
而韩非呢,书呆子气息颇为浓厚。
用手去书写,转眼间洋洋百言、字字玑珠。
可是生活中,一遇重大场合就成了结巴壳子。
虽胸有成竹,却无法顺畅潇洒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