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云梦来说,夏和秋的界限并没有那样明确。
即便现在是九月,酷热的风依旧吹拂着夏的气息。
这让我不禁怀念起故乡的秋,作为江南水乡的徽州,四季是相当分明的,眼下的季节,应当是秋高气爽的金色吧。
无论是于这个身体的主人还是于我来说,云梦都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巧合的是,他与我来自同一个地方(或者应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其与徽州的分别是很明显的。
第一印象是云梦南站的巨大,对从经济不发达的山城来到这儿的我来说,偌大的高铁站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树,一辆辆列车就像一条条粗壮的根系,向全国各地四方蔓延开来。
在这之后,第二印象便是云梦的气候,浸湿的汗衫不仅仅是刚才那一系列意外的紧张情绪造成的。
在另一个“姜岚”的记忆中,我看见过庐州南站,但云梦南站无疑更大。
好不容易才在高铁站中找到地铁入口的我来不及对此感慨,就要迅速学习“如何乘坐地铁”这门课程。
徽州没有地铁站,再过二十年大概也不可能有,毕竟一辆小电驴就足矣踏遍的老龄化城市哪里需要什么现代化通勤方式呢?
因为这种过于土鳖以至于显得很低级的原因,去寻求地铁乘务人员或是一般路人的帮助,只有极度外向的人或自以为有大男主光环的人才可能做到吧?
于是我只能花了半天功夫才弄明白“坐地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身的行李,让不熟练地穿行在人流中的我更加显得笨拙,只觉自己像是一只从下水道中钻出的老鼠,正小心翼翼地在繁华的街道上东瞅西看,可满眼都是陌生的风景。
背上的书包沉甸甸的,拖着的行李箱也并不轻松,让我不禁对其中装的是什么产生了一丝好奇。
“三百年好品质,九芝堂阿胶提醒您,开往【芙蓉坞】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请勿靠近站台门……”
我挤在一片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等待列车。
可能因为云梦南站的缘故,这站候车的人格外多——下车的人自然也格外多——很快,一辆载满乘客的列车在眼前缓缓停靠下来。
一阵铃声过后,随着车门的打开,一大片人乌压压地涌了下来;与此同时,另一批人则使劲地向里面挤着。人们在彼此的缝隙中流过。
看着眼前这一幕我有些发愣,在大城市挤地铁,这门日后的必修课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还有些超纲。
不过好在我的运气不赖,最后还是侥幸挤了进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小小一片堪堪立足、呼吸的天地。
从【云梦南站】到【云梦师范大学站】,中间要经过12个站点:九华坪、汤家村、寿山岭……
挤在不见天日的地铁罐头中,刷手机大概是百无聊赖的人们统一的活动。于是我也终于可以利用这段“垃圾时间”来翻看这个“姜岚”的手机。
我接连点开了微信和qq,发现人缘很好的姜岚在手机上联系的人却不多,只有高中时的几个同学偶尔联系。
姜岚所有平台的网名都是“伊既”,可我并不知道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姜岚的回忆中也没有与之相关的线索。
我又点开了贴吧、b站等几个软件,翻看了关注和历史浏览记录,但看到的内容对我却非常陌生。
在贴吧的关注列表中,我没有看到熟悉的【孙笑川吧】或【抗压背锅吧】,而是什么【小王吧】、【沙井吧】、【单亲家庭吧】。
另外,我翻开记录时发现,姜岚似乎从来只是安静地看别人的贴子,自己从不发帖也从不参与交流;而在b站的历史记录中,我看到了很多历史方面的视频,有些就像是高中政治课上老师会放的内容。
原来真的有人会拿b站学习吗?还是学政治?这家伙不跟我一样是理科生吗?
最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翻找:
好消息是我看到了不少关于身体原主人的信息;坏消息是这些信息大多无从理解。
明明我看过他高中三年的记忆,为何这些信息、元素在我脑海中构成的那个人却让我如此陌生?难道那份记忆一些重要的地方被人刻意掩去了?是谁做的?是操控这一切发生的神明,还是姜岚自己?
没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的我显得有些沮丧。
难道优秀的人都很复杂吗?在你们这类聪明人看来,我这种人应该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吧。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我去理解如此复杂的你呢?
不过留给我一筹莫展的垃圾时间终究也是很有限的。
※※※
“星城有光,人才闪亮,云梦地铁提醒您,云梦师范大学站到了,请前往云梦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的乘客准备下车……”
今天是“姜岚”大学报道的日子,我某种意义上算是冒名顶替来上这个大学。突然想到新闻里类似的案例,以及被发现后相应的处罚,我不禁在三伏天打了个冷颤。
“我这应该不算冒名吧,我本来就叫姜岚的说……”
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网络,若不是手机中的大量信息,被空降来的我连下一步该干什么都不知道。
【请同学们到二里半校区木兰广场报道。】
又看了一遍“21级立华书院新生群”中的这条消息,确认自己没记错后,就摸索着向相应的地铁口走去。
——哦,对了,补充一点,“姜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分数是远高于云梦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的。
而云梦师范大学又有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名为“立华书院”,姜岚自然就被录取进了这个书院。
这个学院据说是由汉语言文学、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学等八个基础学科的拔尖重点班组成的,成立书院以统一管理。书院的名字是以首任校长徐立华老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想来学校对此相当重视。
走出了空调庇护的地铁站,酷热的暑气立马扑面而来,刚刚干下来的衣服隐约又有覆辙的趋势。
顾不得头顶耀眼的日光,我赶紧扫视起四周来。
我的右手边是一排排砖红色的建筑,另一边则是一条车辆川流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有着一座巨大的灰白色建筑。
在刚刚来的地铁上,我通过百度百科简单地了解了一些云梦师范大学的相关信息。了解过后,我惊讶地得知这所学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内建筑就随意地散落在街边。
就像现在这样。正前方的那栋红色建筑,似乎就是我们报道点所在,【木兰楼】。而建筑前方的这片广场,自然就是木兰广场了。
远远地,我能看见一面面深蓝色的旗帜上写着“新生报到处”这几个白色的大字。
随着我越走越近,我又看见了更多较小一些的旗子插在一个个蓝色折叠帐篷旁,上面一一写着:【旅游与管理学校新生报到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新生报到处】……
站着找了一会儿,我就看见了写有【立华书院】的旗帜和帐篷,有七八个人正在帐篷前排着队,帐篷中坐着一男一女,不过由于距离的缘故看不清面貌。
我并没有插队的胆量,所以过去后自然地排在了几个人后头。
排队时,我发现他们一个个手中都拿着一大叠材料。这才意识到报名肯定需要相应材料,于是我赶紧把书包从肩上卸下来翻找。
可拉开后我却傻眼了。
不是……带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书是要干嘛?
只见书包中名副其实地塞满了书,我接连翻出几本: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这么厚的又是什么?
——《资本论》??
我说怎么书包背着这么吃力呢,装了这么一大堆书,能轻松吗?
这个“姜岚”真是奇葩啊!怎么一点轻装简从的道理都不懂,背这么多书,是打算开书店吗?
“同学。同学?你是来报道的吗?”
一道女声将我从内心os拉回到现实世界。
原来就在我刚刚翻找、吐槽的时候,本就人数不多的队伍已经排到了我。
“是的、是的。”
眼前的女生有着一张清秀精致的脸庞,乌黑的长发散在肩头,由于光线的缘故就像银河一样闪闪发光。
“既然是报到的,就把你的材料给我们。”
另一道冰冷中的男声突然响起,正是帐篷中的那位男生。
“抱歉、抱歉,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