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时间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不能倒退。人生没有回头路,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然而,如果有那么一天,当叶凡一觉醒来,真的奇迹般地回到了那个充满遗憾和愤怒的年代,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叶凡会让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会用自己的拳头和力量,给予这几个毫无道德底线、肆意侮辱他人的家伙最严厉的惩罚。他一定会打得这几个人终生失去生育能力,让他们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惨痛的代价,以捍卫涟漪的尊严和清白。
由于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涟漪尚未走进叶凡的生活世界,所以当叶凡听到那几句针对涟漪的不堪话语时,心里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几个未经世事的小男生为了逞一时之快、过过嘴瘾而随口说出的几句闲言碎语罢了。
当时,身处纪念碑阴凉下的叶凡,对于女生这类话题还不是太感兴趣。毕竟,此刻正处于严酷的军训期间,那种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让他连那台平日里令他欲罢不能、沉浸其中的电脑也不能去碰一下。
回想起来到这里的前两天,叶凡曾被两个学校的“不良少年“无情地霸凌过,那痛苦的经历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正因如此,此时的他内心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够尽快交上几个真心的朋友。他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朋友在身旁相互支持和依靠,总比独自一人形单影只要好得多。
而在他的眼中,眼前这个长得丑但说话很有道理的屈奋进,以及营房里那个卷毛大鼻子、爱大声叨叨的张彼得,成为了叶凡想要交朋友的首选对象。屈奋进虽然外貌不出众,但每次说话都能切中要害,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思维和见解;而张彼得尽管看起来有些咋咋呼呼,但那份热情和直爽也让叶凡觉得与他相处或许会很轻松愉快。
军训结束后,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三个人的关系果然变得相当不错。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亲近,仿佛是多年的老友一般。
于是乎,就有了在开学前教室里的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屈奋进宛如一位从李老师那领了重要使命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意气风发,志在必得。只见他动作敏捷地蹬上自行车,脚下一用力,车子便像离弦的箭一般驶出了总校校门,径直往大路上疾驰而去。
张彼得紧紧地跟在后面,脸上满是坚定和兴奋,他的眼神始终紧盯着前方的屈奋进,生怕跟丢了。
叶凡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紧随其后。他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担忧,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找不到分校在哪,从而“失去上高中的宝贵机会”。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睛一刻也不敢从前面两人的身影上移开,那模样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关乎命运的追逐。
美术中学的总校与分校之间,实际上也就间隔着大约七八百米的距离。从直线距离来看,并不算长,然而,其间的道路状况却有点曲折复杂。
出了那扇陈旧的绿色铁质校门,首先闯入眼帘的便是一个规模颇为宏大而杂乱的自由市场。当初来这里参加考试的时候,叶凡的妈妈专程前来陪考,名义上说是陪考,实际上更多的是陪着其他考生的妈妈们一同在市场里漫无目的地闲逛。
此刻,屈奋进在前方骑着车,那速度快得惊人。叶凡的视线完全被前方密集的人群所遮挡,以至于根本无法捕捉到屈奋进的身影,不过所幸还能瞧见张彼得的自行车后轮。
市场里人头攒动,喧闹嘈杂的声音不绝于耳。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或是在讨价还价,或是在挑选商品,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接。在这一片混乱不堪的场景中,只有那个磨得几乎没有了纹路、显得破旧不堪的后胎,成为了叶凡在这茫茫人海中唯一追逐的标志。
很快,张彼得的车灵活而敏捷地穿出了拥挤不堪的市场。然而,随着红灯骤然亮起,他不得不停下了匆匆的脚步,车子稳稳地停在了路口。而早已顺利通过了十字路口的屈奋进,也在对面停下,他神情略显焦急,耐心地等着他们俩的到来。他时不时回头张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期待,似乎在盼望着他们能够快点跟上。
“你是不是怕跟不上他找不着路?“叶凡那气喘吁吁的样子引起了张彼得的注意,他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模糊。
“嗯,骑得太快了,我只能跟着你的自行车后轮走。“叶凡一边大口喘着气,一边回答道,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滑落。
“你不用这么费劲,你看前面那个大青蛙的车。“张彼得在马路这端大声嚷嚷着,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调皮。叶凡心里犯嘀咕,不确定正在对面等着他们的屈奋进是否能够听得到。
“大青蛙?“叶凡疑惑地重复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你不觉得像么?“张彼得继续大声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叶凡微微地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前方。
“阿叶,你是叫叶凡对吧?“张彼得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确认。
“对!“叶凡用力地点头,眼神坚定。
“对面那个叫屈奋进,你不是跟不上他的车么?我告诉你我是怎么跟的。“张彼得兴致勃勃地说道,仿佛掌握着什么独特的秘诀。
“刚才市场里乱七八糟那么多人,你是怎么跟的?“叶凡迫不及待地问道,满心期待着张彼得的回答。
“你看他那车,和咱不一样!“张彼得情绪激昂,指着屈奋进的方向继续兴奋地大声讲着,那声音仿佛要穿透周围嘈杂的环境。叶凡则下意识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屈奋进,然而,心中瞬间涌起一阵担忧,害怕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屈奋进发觉,所以几乎是在瞬间又迅速地把眼神移开。
就这匆匆一撇的短暂时间,虽然极其短促,但他那自行车的显著特点却被叶凡尽收眼底。那是一辆款式老旧的自行车,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清晰可见。车子的前面有一个大大的框,看起来已经有些磨损,想必承载过不少重物。后面同样也有一个框,虽然尺寸稍小,但也显得颇为实用。令人惊奇的是,车后架的后面竟然还有一个可折叠的框,按这么多框子,仿佛是这辆自行车与众不同的标志。
那时,叶凡跟屈奋进还不算太过熟悉,关系也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所以即便心中对那辆自行车的特殊构造充满了好奇,叶凡也没好意思提这事儿。
后来,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叶凡好像的确问过这件事儿。屈奋进的回答是极其认真的,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讲述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他缓缓说道:“前面的框主要是用来放书包的,重要的东西都放到书包里面,而且放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他稍作停顿,接着说:“后面的车筐呢,可以放自己每天带的饭,那个时候学校里是不提供午餐的,所以必须得自己带饭。”然后,他指了指侧面的折叠框,继续解释道:“这个侧面的折叠框作用可大了,是专门用来放水粉颜料盒的,框的大小正好与颜料盒完美吻合,放进去不容易洒出来,也不容易损坏颜料盒。”
屈奋进耐心地解释完,张彼得在旁边却冷冷地说了一句:“自行车框多了就带不了人,我看你是不想用自行车带人吧?”张彼得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和不满,他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质疑。他的这句话打破了刚刚屈奋进认真解释所营造的氛围,让场面瞬间变得有些尴尬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