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德随父兄起义,只是他的父亲战死,兄长病死,所以他接管了兵马,然后就不断壮大。
因为他每次作战时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冲锋陷阵,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
所以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这也是他的兵马过万的原因。
现在的邓友德才十八岁,比朱文正还要小一岁。而他在两年前,就统帅数千人马转战各地!
邓友德有些许惭愧的说道,“蒙乡邻爱重,前来寻求庇护。只是邓某本领低微,这两年辗转多地难求安稳。听闻朱元帅兵多将广,故此相投。”
朱文正果断开出价码,说道,“邓将军愿投,于我主如虎添翼。邓将军入和阳,可为管军总管。你部无需拆散,老弱妇孺归民籍,可好?”
朱文正的条件其实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了。
在如今这个乱世,手里有兵才有话语权。
邓友德如果投靠朱元璋,他手里的这些人马依然归他统领,这就是他在和阳立足的根本。
不过号称人数过万,但是精简一番之后最多三千余人。而剩下的七千多人,划归民籍之后可不是不管不问,必要的生活还是要保证。
也就是说为了邓友德这三千人马,朱元璋要多养七千多人。但是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七千多人就是那些士兵的家人、亲属。
邓友德立刻笑着说道,“朱元帅仁义,某愿效力!”
这也算是一拍即合了,朱文正担心夜长梦多,“邓将军,那就开始让人收拾,我家上位已在率军北上接应。”
邓友德也是果断的人,他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会再犹豫了。
主要也是因为他的人马已经无以为继了,缺粮不说,也时常被元军追杀,他们只能四处流窜。
现在有了一个容身之所,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朱文正等人开始率军南下,虽然邓友德的兵马当中有不少如同流民一般的老弱妇孺,可是一般的势力也不会过来骚扰。
也就是需要防备着元廷罢了,只要他们不追杀,其他人自然也就不用多想,一些小的村镇看到这支大军,觉得这些人不来犯就谢天谢地了。
朱文正骑着马,好奇说道,“我看你手底下火铳不少。”
“都是先前从鞑子那里夺来的,用着挺好。”邓友德就笑着说道,“火铳、碗口铳、霹雳火球,我都喜欢用。”
在两宋时期火药就开始大量用于军事,而到了红巾军起义阶段,大量的金属火器也都开始普遍应用了。
甚至这个时候的火器,已经开始用弹丸了。
“我也想要用火器,也就是觉得总有一些不足。”朱文正开心的说道,“回头咱俩个好好探讨探讨,这些火器有大用。”
常遇春凑趣说道,“总管,不能全靠火器。这东西用的好是厉害,就是一旦下雨就不好用,再者就是容易炸膛,好多士兵也不敢用。”
邓友德不太服气的说道,“此言差矣,炸膛这些事情不可避免。只是平常仔细一点,问题也不大。”
朱文正和邓友德看似非常投契,两个人一边率领兵马继续南下,一边年龄相仿的两个人迅速的成为了好朋友。
朱元璋亲自率军来接,看到邓友德的人马非常开心,他的实力在进一步的壮大。
“友德,你改名邓愈!”朱元璋喜欢给人起名字,对邓友德说道,“你为管军总管,旧部依然归你统领。”
在旁边看热闹的朱文正忽然愣住了。
邓友德就是邓愈?
那个宁河武顺王?
开国六国公之一的卫国公?
开国六国公已经到齐了,徐达、李善长早就在军中,常遇春也刚刚来投没多久,冯胜现在也在军中。
而李文忠,除了时常被朱文正欺负,就是在好好的读书习武。
大家现在都在慢慢发展、不断的进步和成长,他们肯定要在战争当中不断的进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