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影一闪,那人迅速消失在人群中,仿佛从未出现过。杨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但他不动声色,继续着自己的演讲。他知道,暗处还有眼睛在盯着他,盯着大隋。
几日后,皇宫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杨坚和独孤伽罗在宫中设宴款待皇室成员和亲近大臣,庆祝大隋平定叛乱,国泰民安。
御花园中,杨广携着苏瑶,带着活泼的杨昭和乖巧的杨暕,漫步在花丛间。孩子们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在花园中回荡。苏瑶看着丈夫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阿耶,你看,这朵花真漂亮!"杨昭指着路边一朵盛开的牡丹,兴奋地叫道。
"是呀,我们的昭儿也像这花儿一样漂亮!"杨广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
一旁的杨暕也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道:"阿耶,我也漂亮!"
杨广哈哈大笑,将两个儿子都抱了起来,举过头顶,惹得孩子们咯咯直笑。苏瑶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暖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皇宫内的宴会厅里热闹非凡。丝竹声声,觥筹交错,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杨坚和独孤伽罗高坐于主位,接受着来自儿孙和大臣们的敬酒祝贺。
一曲轻柔的琵琶曲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袭淡粉色宫装的萧妃款款步入宴会厅中央。她眉目如画,身姿婀娜,宛如月宫仙子下凡尘。萧妃对着杨坚和独孤伽罗盈盈一拜,随后轻启朱唇,唱起了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她的歌声如黄莺出谷,清脆悦耳,又如空谷幽兰,沁人心脾。一曲终了,满堂喝彩,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独孤伽罗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歌舞过后,一位身着朝服的老臣上前敬酒,他正是大隋功臣高颎。高颎饮下一杯酒,朗声道:“启禀陛下,微臣此次前来,特地带来边关捷报。突厥可汗近日已遣使来朝,表示愿意与大隋永结友好,岁岁进贡。”
杨坚听罢,龙颜大悦,抚须笑道:“好,好!边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托了诸位爱卿的福啊!”
高颎又从袖中取出一卷书简,双手呈上,说道:“微臣不才,偶得一首小诗,歌颂我大隋盛世,还请陛下指点。”
杨坚接过书简,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 国富民强乐太平,四海升平万象新。
边陲安定烽烟静,盛世华章万古存。”
杨坚读罢,忍不住大声赞叹:“好诗!好诗啊!爱卿文采斐然,朕心甚慰!”
李德林捋了捋胡须,接过话头,"陛下,高大人所言甚是。微臣以为,大隋如今国力强盛,正应趁此良机,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广开言路,广纳贤才,为我大隋百年基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杨坚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德林所言极是,朕也有此意。广儿,你觉得呢?"
杨广起身答道:"父皇,儿臣认为,教育乃国之根本,人才是国家发展之关键。我们应当大力兴办学校,鼓励民间办学,让更多百姓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改革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更多有才之士能够为国家效力。"
杨坚欣慰地看着杨广,"好,说得好!朕心甚慰!昭儿,你过来。"
年幼的杨昭身着锦衣,迈着小步走到杨坚面前,恭敬地行礼,"孙儿拜见皇祖父。"
"昭儿,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杨坚慈爱地问道。
"回皇祖父,孙儿最近在读《春秋左氏传》," 杨昭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认真,"先生说,读史可以明鉴,可以知兴替,可以辨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