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猛地合上密信,眼中寒光一闪,“高句丽狼子野心,屡次犯我边境,如今更是变本加厉!” 杨素和韩擒虎心中一凛,他们跟随杨广多年,从未见过他如此震怒。杨广深吸一口气,将密信递给杨素,“爱卿请看,长孙将军来信,高句丽联合靺鞨、契丹等部族,意图进犯幽州!”
杨素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韩擒虎听闻此事,顿时怒火中烧,“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将这些蛮夷之辈杀个片甲不留!”杨广摆了摆手,“此事容后再议,今日召集二位爱卿前来,是想与你们商议另一件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朕决定,从今日起,减少参与政务,将更多精力放在民生和文化建设上。”
杨素和韩擒虎面面相觑,都感到十分意外。杨广看着他们疑惑的表情,继续说道:“如今我大隋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朕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
萧后听闻此事,也赶来劝说杨广。“陛下,您日夜操劳国事,如今也该好好休息了。臣妾愿陪同陛下,一起走遍大江南北,领略我大隋的锦绣河山。”
杨广握着萧后的手,微微一笑,“皇后所言甚是,朕也希望能与你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自由。”
杨素自幼熟读兵法,胸有韬略,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然多年征战,身心俱疲,如今盛世降临,他心中早已萌生退意。
“陛下仁德,体恤老臣,臣感激涕零。” 杨素躬身行礼,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 “老臣戎马半生,如今只想寻一处僻静之地,颐养天年,为陛下祈福。”
杨广亲自扶起杨素, “爱卿为国鞠躬尽瘁,理应安享晚年。朕已在城外赐下一处庄园, 愿爱卿闲云野鹤,乐得逍遥!”
辞别杨广,杨素携家人来到城外庄园。昔日威严的尚书府邸,如今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祥和景象。 他每日读书作画,闲时与邻里谈天说地,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偶有后生慕名而来, 杨素也不吝赐教,将自己多年征战经验倾囊相授, 他坚信, 即使解甲归田, 也要为国家培养人才, 这便是他作为一名老将最后的使命。
与杨素的闲适不同,韩擒虎这位沙场老将,归隐田园后,依旧保持着军旅作风。他将家宅院落改建成练武场,每日操练兵法, 教授村中少年习武强身。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 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韩擒虎洪亮的声音回荡在练武场上, 孩子们个个听得热血沸腾, 习武也更加刻苦。
韩擒虎将自己多年征战经验, 融入到对孩子们的训练之中, 他培养出的少年, 不仅武艺高强, 而且个个忠君爱国, 成为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材。
两位老将, 一个运筹帷幄, 一个冲锋陷阵, 为大隋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他们回归田园, 将毕生所学传授后人, 为大隋的未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长孙无忌自幼饱读诗书,深谙治国之道。 早年跟随杨广南征北战, 为大隋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 天下太平, 他心中萌生了退意, 渴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中。
他向杨广表明心迹, “陛下, 臣多年征战, 深感人才难得。 如今盛世, 正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时机。 臣愿辞去部分官职, 专心学术, 为大隋培养栋梁之才。”
杨广理解他的想法, 欣然应允。 长孙无忌辞去了部分军务, 将更多时间花在着书立说和教书育人上。 他创办书院, 广纳贤才, 不分贵贱, 只要有才华, 皆可入学学习。 他还亲自编写教材, 将自己多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融入其中, 为大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官员和学者。
而此时, 杨广和萧后正微服私访, 一路南下。 他们轻车简从, 不扰地方, 如同寻常夫妻一般, 游山玩水, 体察民情。
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祥和景象。 杨广和萧后漫步在田埂上, 看着农民辛勤劳作, 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陛下, 您看, 百姓安居乐业,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啊!” 萧后感慨道。
杨广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是啊, 百姓的幸福生活, 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荣耀。”
他们走进一户农家, 主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简陋的屋舍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吃着粗茶淡饭, 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人家, 您家日子过得如何啊?” 杨广关切地问道。
“托陛下的福, 如今风调雨顺, 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老人笑呵呵地答道。
杨广和萧后深受感动,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和平与繁荣的可贵, 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