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探子回报,这些人多是打着杨玄感的旗号招兵买马。”来护儿语气凝重,杨玄感乃是前朝皇室后裔,在朝中颇有人脉,若他真与李密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裴矩眉头紧锁,来回踱着步子,心中思绪万千。杨广登基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也为自己树立了不少敌人。如今内忧外患,正是这些乱臣贼子兴风作浪之时。
“此事非同小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裴矩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来将军,你速速返回边关,严密监视边境动向,一有异动,立刻上报!”
“末将领命!”来护儿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裴矩目送着来护儿离去,心中愈发沉重。他深知,杨玄感只是这场风暴的开端,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瓦岗寨,李密正与麾下将领商议军情。
“寨主,如今朝廷忙于平定江南叛乱,正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抱拳说道,“属下愿率领本部人马,攻占黎阳仓,为我瓦岗寨筹集粮草!”
“不可轻举妄动!”另一名谋士打扮的人摇了摇头,“黎阳仓乃是大隋的命脉所在,防守严密,岂是轻易能够攻破的?更何况,杨广此人雄才大略,一旦让他腾出手来,我们必将陷入被动。”
李密听罢,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不可操之过急。传令下去,秘密扩充兵马,招募贤才,待时机成熟,再与杨玄感里应外合,一举推翻大隋王朝!”
裴矩走后,杨广在书房内踱着步子,心中思绪万千。来护儿的汇报让他意识到,看似平静的局面下实则暗流涌动。杨玄感和李密的勾结,无疑是将一颗定时炸弹埋在了大隋的根基之下。
“陛下,”一直沉默的萧后走到杨广身边,轻声道,“臣妾听说,近来宫中也有些不稳的迹象,似乎有人在暗中散播谣言,扰乱人心。”
杨广停下脚步,眉头紧锁:“皇后也察觉到了?”
萧后轻轻点头:“臣妾已命人暗中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杨广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他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危机,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传朕旨意,”杨广眼中闪过一抹凌厉,“加强对国内的监控,尤其是对杨玄感和李密的一举一动要严密监视。另外,派遣使者前往突厥、高句丽等国,修缮邦交,确保边境安宁。”
“臣妾明白。”萧后点头应道。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走进书房,跪地禀报道:“启禀陛下,御史大夫段文振有要事求见,说是事关重大,十万火急!”
杨广心中一动,段文振向来刚正不阿,深得自己信任,此次深夜求见,莫非是有了关于杨玄感和李密的线索?
“速速宣他觐见!”
段文振步履匆匆地走进书房,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他顾不上行礼,便急声说道:“陛下,微臣收到密报,突厥始毕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已逼近雁门关!”
“什么?!”杨广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奏折“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他来回踱步,焦躁不安,“突厥屡次进犯,朕早已下令加强边防,为何还会让他们如此轻易地逼近雁门关?!”
段文振躬身答道:“据探子回报,此次突厥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微臣怀疑……”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他们很有可能是与国内某些势力勾结,里应外合,企图趁火打劫!”
杨广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突厥入侵的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乱,甚至动摇大隋的根基。
“陛下,”一直沉默的萧后此时开口说道,“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尽快调兵遣将,抵御突厥的入侵。至于国内的那些宵小之辈,等击退外敌之后,再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也不迟。”
杨广微微点头,萧后的话让他心中稍定。他看向段文振,沉声问道:“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段文振略作沉吟,答道:“微臣以为,当今之计,唯有派出一位能征善战、忠心耿耿的大将,方能力挽狂澜。而这个人选……”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杨广和萧后,缓缓说道:“非汉王杨谅莫属!”
听到这个名字,杨广和萧后的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杨谅是杨广的弟弟,为人野心勃勃,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此次让他领兵出征,无异于放虎归山,一旦他拥兵自重,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