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却只是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世民,你真的认为,皇上这是在重用我吗?”
李世民一愣,不解地看着父亲。“难道不是吗?太原乃北方重镇,掌管着大隋的北大门,如此重要的位置,皇上不交给别人,偏偏交给父亲,这不是器重是什么?”
李渊摇摇头,长叹一声。“世民啊,你还是太年轻了。杨广生性多疑,他怎么会真的放心将太原交给我?他这是明升暗降,想要把我调离关中,好削弱我的势力啊!”
“什么?!”李世民大惊失色,“那父亲为何还要答应他?我们不如……”
李渊抬手打断了他。“不可胡言!杨广如今羽翼已丰,我们若是公然反抗,只会自取灭亡。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可是,父亲,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李世民有些不甘心。
“当然不是。”李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杨广虽然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但他穷兵黩武,大肆修建宫殿,早已失了民心。如今各地义军四起,正是我们招兵买马的好时机。我们表面上要对杨广俯首称臣,暗地里却要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
李渊没有再说下去,但他眼中的野心,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书房。李世民看着父亲,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杨广望着满目疮痍的京城,心中五味杂陈。杨玄感的叛乱虽然被平定,但这场动乱却深深地伤害了大隋的根基。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国库空虚,这一切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知道,要想重振大隋雄风,必须先要赢得民心。 “裴矩,你说朕这些年,是不是做错了很多事?”杨广疲惫地问道。裴矩跟随杨广多年,深知他心中的抱负和无奈,此刻见他如此颓丧,不禁心中一痛。
“陛下励精图治,乃是一代明君。”裴矩沉声说道,“只是这天下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叛乱虽平,但民心不稳,还需徐徐图之。”
杨广点点头,他明白裴矩的意思。这些年来,他急于求成,大兴土木,征伐四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朕决定,从今往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杨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传朕旨意,免除今年所有赋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严惩贪官污吏,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裴矩闻言大喜,他知道,杨广终于开始醒悟了。只要他肯改弦更张,大隋就还有希望。然而,就在杨广积极推行新政,试图挽回民心的时候,边境传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报!突厥启民可汗率领十万大军,进犯边境!” 杨广顿时脸色大变,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奏折掉落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将他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