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揉了揉眉心,长叹一口气:“朕何尝不知?可这空穴来风,朕要如何辟谣?总不能昭告天下,说朕与萧娘子清清白白吧?那岂不更让人浮想联翩?”
“陛下,此言差矣!”魏征上前一步,拱手道,“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是因为有人相信。而要消除谣言,光靠否认是不够的,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魏大人所言极是,”李秀宁也站出来支持道,“陛下这些年来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为百姓谋福祉,天下有目共睹。只要我们加强宣传,让百姓了解真相,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杨广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魏爱卿言之有理,朕决定明日便在朝堂之上公开此事,并宣布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以安民心。”
第二日,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杨广身着龙袍,神情威严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众人,朗声道:“近日来,宫中流传着一些关于朕的谣言,朕本不欲理会,但谣言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了朝堂稳定和百姓生活,朕不得不重视。”
杨广的声音铿锵有力,在金銮殿内回荡。他将那封匿名信的内容公之于众,并义正言辞地驳斥了谣言,强调自己与萧美娘之间并无任何苟且之事。
“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为的就是大隋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杨广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朕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不攻自破!”
杨广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令在场众人无不动容。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此事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金銮殿外响起。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安禄山身穿铠甲,快步走上金銮殿,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
“安禄山?你不是在镇守边关吗?为何突然回京?”杨广问道,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安禄山跪倒在地,高声道:“臣此次进京,是为了揭露匿名信的幕后主使!”
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安禄山身上,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这个安禄山,究竟知道些什么?他口中的幕后主使,又是谁?
安禄山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着这幕后主使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杨广眉头紧锁,心中疑惑更甚。安禄山镇守边关多年,从未插手过朝堂之事,为何此次会突然回京,还声称知道匿名信的幕后主使?难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安禄山,你所说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可有证据?”杨广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气。
安禄山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陛下,臣手中掌握着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此事乃是杨玄感一手策划!”
“什么?!”
安禄山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杨玄感乃是大隋权臣杨素之子,与杨广素来不和,众人皆知。只是,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陷害杨广。
“一派胡言!”杨素猛地站起身,怒视着安禄山,“安禄山,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儿玄感忠君爱国,岂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安禄山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高举过头顶:“杨素大人,你看看这是什么?”
杨素定睛一看,脸色顿时变得煞白。那封信,正是他写给杨玄感的密信,信中详细交代了如何散布谣言、陷害杨广的计划。
“这…这…”杨素顿时哑口无言,额头上冷汗直冒。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切,竟然会被安禄山抓住了把柄。
“父帅!”杨玄感见事情败露,也慌了神,连忙跪倒在地,哭喊道,“父帅,救我!救我啊!”
安禄山将手中的信件交给身旁的侍卫,冷笑道:“杨玄感,你勾结党羽,散布谣言,意图谋害皇上,罪不容诛!如今人赃并获,你还有什么话说?”
杨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匿名信的幕后主使竟然是杨玄感。难道,他真的要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吗?
然而,就在这时,安禄山却突然话锋一转,指向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