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爹从空间出来后,他见到齐令珩时,对他微微拱手行了一礼,“草民见过齐王。”
“您这是?”齐令珩赶忙托起苏老爹的手臂,他看了眼站在一旁的苏糖,立即明白了。
应该是苏糖和苏老爹说了他的身世。
齐令珩搀起苏老爹,“我是您的女婿,您喊我令珩就行。”
“这怎么好。”苏老爹摇了摇头,之前买齐令珩他是不知对方身份的,现在知道了可不能再装作不知礼数了。
“有何不可,他这个齐王也大不过您女儿去。”苏糖挽起苏老爹的手臂笑道。
“是啊,我还是个上门女婿。”齐令珩一点都没有自己做上门女婿的羞耻感。
苏老爹看了眼苏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随了他们二人的意思。
“我们这次回来,是想接爹和大哥、二哥去京都的,再过半个多月,我和齐令珩就要在京都大婚了。”苏糖拿出景帝赐婚的旨意,交给苏老爹。
“父皇已经知道了当年的事,一切都是谢皇后嫉妒母妃,暗中找人害了母妃。
父皇也允诺了,等您回京都就恢复您在太医院的官职,也会给您和大哥他们补偿。”
“太医院我是不想回去了,这么多年我的医术一直没多少精进,已经不配再在太医院任职。
我现在只想着一家子平平稳稳的生活,住在这村里其实就挺好的。”苏老爹摇了摇头,他不想再卷入那纷杂的权谋争斗中,在这个小村里,至少他现在过的已经很满足了。
“那大哥他们呢?”苏糖问道。
“将这些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决定吧。”苏老爹沉思了片刻后,最终还是决定不干涉两个儿子的决定。
毕竟他亏欠两个孩子太多了。
要不是他卷入了苏贵妃与谢皇后间的争斗中,两个孩子也许也能在京都快乐的长大。
“那我去说吧。”苏糖看着苏老爹面露愧疚的神色,他许是怕看到两个儿子知道真相后,对他生出埋怨之色吧。
苏老爹点了点头,苏糖给齐令珩递了个眼色,随后留着苏老爹在他自己的屋子里,他们二人则朝着外面的大厅走去。
来到大厅内,还没从苏糖回来的喜悦中回神,苏糖就被苏老爹拉去了他的屋内说了好半天的话。
苏家人都不解,为何这次苏糖离开这么久,而这次苏糖回来后,好像也与以前不同了。
光是苏糖和齐令珩那通身富贵的穿着,就让他们心中产生不少疑问。
只是苏糖被苏老爹带去了房间内,他们只得在外面的大厅等着了。
见苏糖出来,苏糖的大嫂孙氏连忙上前,只是她刚走出一步就顿住了脚。
实在是面前的苏糖,穿着打扮,还有这一身的气质,和以前差别太大了。
孙氏在自己身上蹭了蹭手,笑呵呵的问道:“糖糖回来了,爹怎么没跟着你一起出来?”
“大嫂,爹有些累了,说在屋里歇会。”
苏糖说完,眼神扫过屋内众人,发现赵山父子和孙月韵姐弟也都在,随即对他们说道:“我家有些事要商谈,你们暂时回避一下。”
孙月韵听罢立即点头应下,拉着她弟弟出了木屋。
赵山父子见此,也连忙跟着应和着退了出去。
齐风和齐焰见此,他们也退了出去,出了屋时,还将木屋的大门关上了。
一时间屋内的光线有些暗了,可苏南星一帮子人却是有些懵的,他们谁都没动,就这么站在大厅内。
“大嫂、二嫂,找些蜡烛点上吧。”
“哦,好。”二人应下,连忙去了偏房,翻找出蜡烛点上。
“大哥、二哥,你们也别站着了,大家都坐下吧。”苏糖转身在大厅内的一把椅子上率先坐下。
随后,齐令珩也在苏糖身旁的位置坐下。
见此,苏家人才各自找地方坐下。
还好这屋子之前做的椅子、凳子不少,一家子就这么围坐在了大厅内。
“呵呵,别这么紧张,我要说的不是什么坏事。”苏糖看到一屋子人都不出声,就这么安静的看向自己,连忙笑着说道。
“嗯嗯,我们不紧张的。”苏柏川应道。
苏糖对着众人微微一笑,随后说出了一个劲爆的消息。
“我其实是大雍景帝与苏贵妃之女,大雍的大长公主......”
苏糖将自己的身世,以及苏老爹的真实身份,和造成此事的前因后果都简单的讲述了一遍。
在座的众人最后都惊愕的张大了嘴,一时间除了两个嫂子偶尔发出的吸气声,屋里就再没人说话。
“唉,我都讲完了,你们没什么想问的么?”苏糖看着面前的众人笑着问道。
“您是公主?”大嫂孙氏终于第一个出声问道。
“嗯,不过你们不用紧张,我同样还是你们的小妹。”
“这怎么能行?!”就连张氏都知道,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怎么可能是出身尊贵的公主的兄长、嫂子。
“我说可能就是可能。”苏糖给了众人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她又看向两个兄长,“大哥、二哥,父皇本是要给父亲恢复原职,还要奖赏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的,。
可父亲刚刚决定了,拒绝再入太医院任职,两位哥哥你们有什么想法么?
如果你们想要在京都找个闲散的职位,我会去找父皇请旨的。”
“这......”苏南星和苏柏川此时还没从一家人的身份变化上缓过神来,就被苏糖忽然问到的问题难到了。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并不好,也就只比普通的泥腿子多识了几个字而已。
现在忽然问他们是否要在京中做个官,他们都不敢想,自己做官会是个什么样子。
又能做什么官。
“可我们连童生都没考过。”苏柏川小声的说道:“咱们县里的县太爷据说也要是个举人老爷才能当的,那京都的官,再小也比咱们县老爷官大吧。”
“我刚也说了,只是个闲职。”苏糖笑了笑。
苏家这两个兄长应该是不知道,这大雍朝中养了多少闲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