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流,转眼间,大禹已步入晚年。这位曾经带领夏朝子民抵御外敌、开创盛世的伟大君主,如今已两鬓斑白,身体日渐衰弱。然而,他的心中依然燃烧着对夏朝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随着大禹年岁的增长,一个棘手的问题逐渐浮现在他的心头——传位。夏朝的未来,将寄托在谁的手中?这个问题,让大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大禹的子嗣众多,但并非人人都能担当大任。他深知,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夏朝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然而,人选难定,这让他倍感焦虑。
在这关键时刻,子墨依然坚守在夏朝的边疆,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安宁。他虽身处边疆,但心中时刻挂念着大禹和夏朝的未来。当他得知大禹面临的传位难题时,便毅然决然地返回了洛阳城,决心辅佐大禹,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子墨回到洛阳城后,首先拜访了大禹。他见到大禹时,发现这位曾经的伟大君主已显得有些疲惫和憔悴。子墨心中一紧,连忙上前询问大禹的近况。
大禹见到子墨,心中倍感欣慰。他紧紧握住子墨的手,感慨地说道:“子墨啊,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我如今已步入晚年,传位之事让我忧心忡忡。你智勇双全,忠诚可靠,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子墨闻言,坚定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大禹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向大禹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辅佐他,共同解决传位这一棘手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子墨与大禹共同商讨传位之事。他们遍访夏朝的子嗣和贤臣,考察他们的品德、才能和政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他们终于选定了一位合适的继承人——皋陶。
皋陶是华夏部落首领。在大禹之前的帝尧时代,就已是掌管刑法的士官,历经尧舜禹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职务,以正直闻名天下,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让百姓信服。于是,大禹将皋陶确定为第一继承人,将皋陶推荐给上天,将国政交给皋陶,准备死后禅位于他。
但是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代,年龄太大,大禹还未去世时,皋陶就先死了,于是大禹又挑选了一位继承人——伯益。
伯益,曾是大禹治水得力助手,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予嬴姓。与皋陶一样,伯益也是美名天下,除了协助大禹治水之外,伯益在训鸟、驯兽的畜牧业方面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