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
太监得到了朱棣的命令,走到了营帐之外,六部的官员、五军都督府、以及不少的公侯纷纷进入营帐之中,半晌之后又走出。
人来人往之间,天色逐渐昏沉下来。
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朱棣已经察觉到了蒙古和大明将会有一轮新的大战,他也亲自前往了北平,对于将要到来的战争进行准备。
“到底要选哪一个呢?”
朱棣忍不住发问。
只是营帐之中无人回答这个问题。
朱棣捋了捋自己漂亮的胡子,望着地图的北边,就在北平城的北方向鞑靼的军队正在集结。
他计划对鞑靼集结在克鲁伦河的鞑靼军队主力发动一次捣巢式的突袭。
“丘福还是不行。”
朱棣自言自语,做出了这个评价。
按照他的计划,这次突袭行动大概要调动六千铁甲骑兵,主要的目的是侦查,如果对方的主力军队还没有集结,那就出击袭击鞑靼人,若是已经完成大部队的集结,则立刻回来,准备和大明的主力部队会合。
在战略上,朱棣不希望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大明本土,最好发生在国门之外。
总之,对于这支突袭部队的将领人选,丘福不是最好的人选。
但是。
何福在凉州,张辅在安南,顾成在贵州,孟善、刘江坐镇辽东。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只有丘福。
朱棣心里也清楚丘福虽然经验老到,但是能力有限,再加上军中的资历很高,根本无人可以制衡,要是一意孤行,怕是会坏事。
一句话,如果不是无人可用,朱棣实在不想用丘福。
“要不还是用高煦吧。”
呢喃声响起,朱棣可以感觉到,大帐忽然变得死寂,藏在角落的护卫,侍奉在身边的阉人士兵,都在这一瞬间连大气都不敢出。
朱高煦跟着朱棣一起前往北平,目的就是希望朱棣再次启用他。
或许朱棣不会用他,但如果朱棣回心转意,他不在,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哒、哒、哒……
手指轻轻敲打案牍,朱棣在心中权衡。
原本朱棣计划八月就进行这场突袭,但是现在已经九月,原因就是在心中权衡利弊。
他是不想用朱高煦的。
将朱高煦带在身边,只是防止朱高煦趁着自己不在南京,在南京搞事,威胁太子监国。
但是,半年前,朱高煦一个把柄落在了朱棣的手上。
朱高煦和朱瞻壑发生争吵。
气急之下,朱高煦失手将朱瞻壑推入水中,导致朱瞻壑感染风寒。
后来虽然被大夫抢救回来,但是患上了失魂症,忘记了很多事情。
朱瞻壑是朱棣亲封的汉世子。
这件事在朝堂上,是一个随时会被引爆的火药桶,只要传出去,就会有无数人弹劾朱高煦。
甚至可以说,只要传出去,就可以剪除汉王的党羽。
不过朱棣不想剪除汉王的党羽。
总要时刻提醒太子。
你要是不好好干,朕可要改立汉王了哦~
思索之际,朱棣缓缓睁开微阖的双眼,挥了挥手,一个身穿铠甲的宦官将一封密探从南京加急送来的匣子呈上。
朱棣打开匣子,阅读起上面的内容。
“呵!”
朱棣的胡子翘了起来,被上面的内容气笑了。
这上面所写正是朱瞻壑混入郑和船队,跟着一起下西洋的事情,甚至还写了朱瞻壑混入船队前的表现。
朱棣压着怒火,翻到了后面。
那是一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