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扬听到是有人想购买歌曲版权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惊喜。
身为一个作曲人,他现在最尴尬的是一首歌都没有卖出去过。
倒不是没人找他,关键他之前一点名气都没有,哪怕拿出来的作品再好也卖不上钱。
不要觉得有个作曲人身份就能赚到钱,任何行业在最开始最底层的时候都是纯纯的冤种牛马。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拿出金曲奖作品,凭借他的身份,对方顶多给个一两千就给打发了。
如果是换成别人差不多也就答应了,毕竟谁都没有先知先觉,即便自己觉得作品好,但能不能火谁都不知道。
而且都是为了生活奔波,与其把作品拿在手里,还不如到手的钱实在。
况且作品真的火了,作者还能借助这波热度提高一下身价,也算是有代表作了。
但是换成江扬是绝对不甘心的,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拿出来的作品到底拥有怎样的价值,
几千块钱就给贱卖了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至于拿更差的作品恰烂钱?他倒是想,关键差一点的作品根本没什么知名度,他前世也没听过啊。
“您好,我这边是全景娱乐的内容部总监周振杰,想跟您谈几首歌的版权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稍等。”
江扬回头看了一眼,刚才那个女孩估计情绪稳定下来了,刚好看向他。
跟对方打了个招呼,示意了一下随后挥手告别。
那女孩看到他在打电话,欲言又止的点了点头,接着朝他挥了挥手。
作别以后,江扬看了一下,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跟对方聊了起来。
没办法,他现在没有公司,也没有自己的团队,刘振东说好的签约目前也还没有定下来。
也不知道到时候签的是艺人约还是创作人约。
他倒是不急着卖作品,但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还是需要的,如果对方条件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版权都在他的手里,决定权自然也在。
“不知道您想买哪首作品?”
“前几天有幸听到您唱的几首歌,我们这边觉得有两首作品比较合适,一首《过路的晚风》,一首《听说你》,想先咨询一下版权问题。”
“版权现在就在我手里,这两首歌你们的报价能给到多少?”
“不知道您这边的心理预期是多少?您可以说一个价格,我们看看合适不合适。”
江扬原本还想着探探对方的底,结果对面也不是傻子,又把球踢了回来。
“我的预期可能有点高,怕你们接受不了,你还是说一下你们的预算吧,我这边看合适不合适。”
这两首歌再怎么说也算是有了一些名气,起码经过市场验证,接受度是有的,价格上自然不会太低。
对方不想说无非就是要压价,毕竟他们也知道江扬不算是新人,作品也不是未知的新作,价格不会低,但又不想多花钱。
就这样拉扯了一会儿,江扬终于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数字,一首8万,一首12万,除了署名权,一次性买断。
当他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如果是一个新人或者底层,一首歌几百块钱很正常,有时候可能加上编曲也才几百块,好点的几千块。
但像发行过的作品,要么价格大涨,要么一文不值,要是有热度的作品,那价值不仅仅是大涨,说是一飞冲天都可以。
别人的歌能卖到几万十几万块那肯定高兴疯了啊。
不要以为这些钱很少啊,几百万的作品一年到头你都不一定能见到一次,类似前世《我的梦》那首歌八千万的天价更是凤毛麟角。
一般国内市场价格在五十万的作品就已经是超过99%的同类了。
超过九成的作品成交价都在十万以内,甚至七八成都不一定超过一万块。
现在的音乐市场就是这个现状,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江扬一直没有给别人写歌,反倒是自己唱的原因。
本来他还想着等自己有一定名气以后,身价肯定会水涨船高,到时候作品也能卖的更贵。
别忘了,他脑子里的作品太多了,靠他自己唱一辈子都不一定唱的完,所以肯定是要卖的。
但现在对方给出来的价格却又让他忍不住直皱眉头。
“喂?江老师?是价格不合适吗?还是有其他顾虑?”
听到对方的声音,江扬一时间有些犹豫。
能找到自己电话的,起码关系肯定是有一些的,公司也小不了,而且全景娱乐他也听过,新崛起的经纪公司,背后好像是有金主。
这种公司打秋风的概率不大,不了解自己背景那更是不可能,电话都打过来了,肯定知道自己老师是赵宗明。
把所有信息都联系在一起,那也就说明,对方给出来的应该是市场价,甚至可能还略高。
市场价,两首歌加起来二十万,很多吗?太少了!
光是海来阿木的《过路的晚风》这首歌全网播放量就超过了一百亿,翻唱版权二十万根本打不住。
更别说于冬然的《听说你》全网超过一千亿的播放量,翻唱版权也要几十万。
这么两首大火的作品,二十万直接买断赚大了好吗?
但对于江扬来说,二十万,跟白扔了有什么区别?
两首歌任何一个拿出来都隐藏着超过千万级别的收益。
明知道会大火,明知道会赚很多钱,换成谁也舍不得贱卖啊。
“抱歉啊,价格上可能有些差距,暂时先不考虑,后续有机会再合作吧。”
“江老师再考虑考虑?我们……”
“抱歉,我这边还有事,暂时先这样吧。”
“那……好吧”
挂掉电话,江扬忍不住撇了撇嘴,简直是无语啊。
华语音乐市场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头部歌手跟作品大赚特赚,但底层的人温饱都困难。
一首歌几百块买过来随便唱唱可能就赚几千万甚至上亿。
但就算是赚了十个亿也不舍得给写歌的人多几百块。
底层的人快饿死了,没有人安心创作,全都当裁缝拼拼凑凑恰烂钱。
顶层的人赚的口袋都装不下了,就是不舍得多拿点钱去买底层的作品,只等着好作品自己冒头然后花大价钱去翻唱。
这就导致真正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垃圾作品越来越多。
好的歌手收不到好歌,有钱的人买不到作品。
最终创作者不断流失,萎缩,断代。
歌手没有作品,最终饿死。
但凡多给点钱,好好培养一下市场,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何至于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