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不以为然地说:“一字之误,没有大妨碍,不必改了。”
王旦当时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王钦若这个小人却在背地里把诗中有误的事情告诉了皇上。
赵恒当即表扬了王钦若,不过对王旦的表现就不满意了。
赵恒第二天把王旦找过了,问王旦:“爱卿,朕昨日做的《喜雨》其中有一个错误,你为何不告诉朕?这要是录在史册上,那朕多丢人!”
王旦没有多加辩解只是说:“皇上,微臣昨日拿到皇上写的诗没来得及细看,未能及时奏明皇上是微臣的错,请皇上责罚!”
赵恒怒气难消:“你先下去吧!”
很多大臣都知道了这个事情,有人知道前因后果,可是畏惧王钦若的权利没有讲出来。
马知节出身将门之子,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喜好读书,以儒生为宾客朋友,所有与他交好的必定是一方豪杰。他议论正直从不有所顾忌,所以非常看不惯王钦若等溜须拍马之辈,面对这些粉饰天下太平、轻视武备的局面,他常常与王钦若等人杠上。
“澶渊之盟”签订后,天下太平无事,大臣言符瑞吉祥之事,但马知节每每不以为然,他说:“天下虽然安定,但不可忘战去兵。”他还对赵恒说:“皇上,臣年纪未衰,五七年间还可以被使唤,如果边地有警,臣愿意参与行动,只要得到副都部署名及几匹良马、一队轻便部队即可。”赵恒虽然自己也沉浸在天书祥瑞之中,但是还是对马知节的话予以肯定,命人制作钢铁锁子甲赐给他。
马知节加官宣徽北院使,加兼枢密副使,而王钦若任枢密使,这下可是针尖对麦芒了。马知节是遇事敢于直言,从未对王钦若有过屈从。
于是马知节告诉了皇上关于《喜雨》诗错字的来龙去脉。
赵恒这才知道错怪了王旦,心里对他的怒气彻底消失,对他的为人却更加肯定。
大臣们都以为皇上还在生王旦的气呢,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上书道:“皇上,平常议事时,有些奏折未经皇上批复王旦就擅自批复,恐怕会有别人议论。微臣曾经跟王公提过此事,可是他却微笑不语,还是我行我素。”
赵恒回道:“自东岳封禅之后,朕已经明确告诉他遇小事可以自己处理,可是有时候他已经能够处理好了,还不敢擅自做主,特意来请朕批复,就是害怕有弄权的名声,你们都误会他了。你们以后可要好好维护他啊。”
陈彭年感觉非常羞愧,事后向王旦道歉。
王旦却说:“我正需要大家的监督和帮助。”
陈彭年叹服不已,把此事告诉了几个交好的朋友,赵恒也知道了。
赵恒对刘娥感叹:“王公不但博学多才,而且为人严谨、敢担责任还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