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三年冬十月
京城的天气已经有些微凉,秋风吹来,带走几片落叶。
天气虽然凉了,可是各地的老百姓对于发现“祥瑞”的事情是热情积极的。酒楼、茶馆、集市,到处能听见百姓议论天书的事情。可能有些人对这些嗤之以鼻,可是不敢说啊。带领这些运动的可是时人号称“五鬼”的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前头的。
王钦若是第一导演,为人奸巧、智数过人、妄为敢做,又懂道教(年轻时,在宜春的湖岗寺和奉新华林书院读过书,这两个地方都是当地有名的道教所在地),在这场神道设教运动中委曲诱导,及时建议,作用最大。
丁谓就负责在王钦若的带领下推波助澜,不过他后来者居上,以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特工于算计,丁谓参知政事后推荐他做三司使,主管封祀和营造的财政大权。他善于逢迎拍马,先依附于王钦若,而丁谓也始终信任他。
刘承珪是宦官,赵恒伪造天书,多借皇城司奏报的名义,而刘承珪是皇城使。
陈彭年是个学者,不过他把自己的学问和良知一同卖给帝王家,参与东封西祀的仪式制定。
赵恒开朝会时问:“诸位爱卿有何事禀告?”
王钦若说:“回禀陛下,河中府百姓居然在中条山(汾阴位于中条SX北方)苍龙谷发现了黄金护封的仙书《灵宝真文》,特地献给皇上!”
这不禁令人想起汉武帝祀汾阴前夕当地有宝鼎出土的好兆头。
赵恒一听哈哈大笑:“拿给朕瞧一瞧。”
内侍把书拿过来恭敬地递给赵恒,黄金护封的书一看就是伪造的,赵恒却信以为真,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提醒他的。
赵恒翻了几页,把书交给内侍拿好。
丁谓也不甘示弱,连忙说:“皇上,臣等领旨编撰的《大中祥符封禅记》写好了,有五十卷,请皇上过目。”
赵恒封禅泰山回到汴京时,诏定“天书”下降京城之日为“天庆节”,“天书”将于泰山之日为“天贶节”,命文臣将其封禅泰山之行编成《大中祥符封禅记》一书。
赵恒高兴地点点头:“好啊!你把这些书呈到秘阁,朕给这些书做序。”
丁谓等大臣齐声说:“臣等领旨!”
赵恒回到宫里一连几天都兴高采烈,连连留宿后宫妃嫔那里。
这一日,杨婉仪来到刘娥这里看赵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