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城防工事已经全部加固完毕,粮草辎重也已准备充足,足以支撑半年之久。” 蒙恬向李斯汇报着最新的部署情况。
李斯点点头,面色凝重,“城外的流言蜚语可有查清?”
“回丞相,那些散布谣言的乱民都已抓获,是赵高暗中派人挑拨离间,意图扰乱民心。”
“哼,赵高诡计多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传令下去,加强城中巡逻,严防死守,绝不能让赵高的阴谋得逞!”
与此同时,董宇也在边关城楼上仔细观察着敌军的动向。他发现,赵高和扶苏的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军营中却隐隐透着一股散乱之气。
“看来,这赵高和扶苏并非铁板一块啊……” 董宇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已有了计较。
城楼上的风猎猎作响,吹动着董宇的衣袍。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营帐,心中却异常平静。他知道,眼前的困境并非不可逾越,赵高和扶苏的联军看似强大,实则暗藏隐患。
“赵高阴险狡诈,扶苏优柔寡断,这两人并非一条心,他们的联军必然矛盾重重。” 董宇指着远处联军营地中两面风格迥异的军旗,对身边的董浩和几名将领分析道,“只要我们善加利用,便可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父王所言极是!” 董浩深知董宇用兵如神,当即赞同道,“只是这离间之计,该如何施展呢?”
董宇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扶苏毕竟是先帝之子,本性并不坏,只是被赵高这奸贼蒙蔽了双眼。我们可以派人前去游说,晓以利害,或许能让他迷途知返。”
“孩儿愿前往敌营,说服兄长!” 董浩主动请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董宇摇摇头,否定了他的提议,“你乃一军主帅,岂能轻易涉险?此事需得一位足智多谋之人前往,方可胜任。”
沉思片刻,董宇唤来一名亲信,对他耳语了几句,那亲信领命而去。
数日后,一位身着素衣,手持文书的使者,在几名秦军士兵的护送下,缓缓走向联军营寨。这名使者正是董宇精心挑选的谋士,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说服扶苏放弃叛乱,回归正道。
使者进入联军营帐后,不卑不亢地向扶苏说明来意。他言辞恳切地讲述了赵高的狼子野心,以及董宇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为百姓谋福祉的功绩,希望扶苏能够认清形势,不要被奸人利用。
然而,扶苏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他虽然对赵高心存芥蒂,但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才是秦国的正统继承人,董宇不过是篡夺了自己皇位的乱臣贼子。
“你回去告诉董宇,只要他肯退位让贤,本公子可以既往不咎,封他为王,永世享受荣华富贵!” 扶苏语气冰冷,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使者见劝说无果,只得无奈地返回秦军营寨。他将扶苏的态度如实禀报给董宇,董宇听后,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知道,想要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已经是不可能了。
“看来,只有亲自走一趟了……” 董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决定亲自出马,与扶苏进行一对一的谈判,这场谈判将决定秦国的未来。
董宇深吸一口气,将那抹决然压在心底。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需得从长计议。
“大王不可!” 一直沉默的李斯站了出来,拱手道,“您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犯险?若大王有个三长两短,我大秦危矣!”
蒙恬也上前一步,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依末将之见,不如由末将率领精兵强将,杀退叛军,生擒扶苏和赵高,以绝后患!”
董宇摆摆手,示意二人稍安勿躁。他深知,正面冲突是下下策。扶苏毕竟是先帝之子,在军中和民间都有一定的威望,一旦开战,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动荡,即使最终能够平定叛乱,也会极大地削弱秦国的国力。
“丞相,孤意已决,不必再劝。” 董宇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孤相信,扶苏本性善良,只是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孤要亲自去见他,与他当面说清楚,化解这场误会。”
李斯和蒙恬见董宇心意已决,便不再劝阻,只是反复叮嘱他要万事小心,注意安全。
董宇点点头,命人备好车驾,只带了数名亲卫,便启程前往联军营地。他此行凶险万分,但他心中却毫无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秦的未来。
傍晚时分,董宇的车驾抵达了联军营地外。他命随从停下,独自一人走向营门。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修长的身影拉得格外高大。
“站住!来者何人?” 守门的士兵见到董宇,立刻警觉地举起长矛,厉声喝问道。
“孤乃秦王董宇。” 董宇面色平静,语气淡然,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气。
守门士兵听到“秦王”二字,顿时大惊失色,慌忙放下武器,跪倒在地。
“参见大王!”
董宇没有理会他们,径直走向营地深处。他知道,此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与扶苏的会面。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谈判,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