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逾燃自小就知道,自己与大哥不一样。 就算是吃穿用度上并不比大哥差,可又总归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不仅仅是体现在父亲母亲落在大哥身上的眼神上。 他从小就调皮,还记得一次和大哥一起打闹,在年宴中出了差错,只有他被罚去跪祠堂。 之后是他们热热闹闹的过年年宴,而他孤零零地跪在祠堂里。 他想着,一定是因为他平时太过调皮了,大哥总是看着沉稳一些,父亲母亲才会只罚他来跪祠堂的。 祠堂里只燃了几根香烛,面前是先祖的排位,在夜晚幽幽的冒着冷气。 挺冷的。 他往手心里呵着气,听着祠堂外燃放烟花的声音,焰火的光从祠堂的窗外映过来,给清冷的供桌排位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伴随着这些,是他们的欢声笑语。 是他们的。 那天,他一直跪到天明,与他们热闹的过年氛围相比,祠堂里一片清冷,像是所有人遗忘的角落。 他有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他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于是开始学的乖巧懂事,知书达礼,更努力的学习诗文知识,学习武术。 好在他本就聪明,很聪明。 大哥背书的时候,总是要摇头晃脑的读上一遍又一遍,读到人耳朵起茧,自己在他身边听上两遍就能记住了。 大哥学武的时候总会被武学老师骂偷工减料,那他就会比大哥更严谨更勤奋,就算他其实天赋很高,也做的更得心应手,也仍然不敢懈怠。 可是,每当他以为自己做的够好时,父亲母亲第一个去夸奖的,也永远只是大哥,也永远只有大哥而已。 大哥背诵千字文时,即便他磕磕绊绊地只能背出一半,也总会得到父母的赞誉。而更为年幼的他,就算能整章背诵倒背如流,也不会获得任何奖励。 他十二岁的时候,大哥仍然是在一边偷懒一边扎马步时,自己已经能把一杆红缨枪舞的行云流水了,就连武学老师那个平时只会板着脸教训人的老头子都会夸奖自己。 当他洋洋自得的将这事告诉母亲。而当带着一脸期待等着回应的自己,看清她阴冷的眼神时,突然感到寒冷。 他的母亲在他心里,一直是那个温婉柔软的女子,可这张一直可亲的脸上,却出现了这样的表情,这样不耐烦的,冷漠的,甚至有点仇恨的表情。 他愣了愣,也许是自己看错了,正待整理好表情调侃一下缓解一下气氛,翘起唇角正待开口,而她接下来说出来的话,却让自己感觉如同坠入冰窖: “你凭什么?你凭什么事事都要做的比他好?” 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面前的本该温柔和善的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他感受到她的指甲狠狠地陷入了自己的手臂里,他看着这样的母亲,有些茫然,茫然又陌生。 练武的时候受过的伤,比这疼了千倍百倍,那时他硬是一声未吭的挺了过来。 父亲在旁边亲眼看见了这一幕,却只是面无表情的漠然从自己身边走过去,毫无停留,像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一样。 他突然感觉到一种刺痛,如茧丝一般包围着自己,难受又透不过气。 这种痛是从心尖上传出来的,把本身的痛觉扩大了千倍百倍,他疼的浑身发抖。 “母亲,我疼。”他努力抑制着颤抖着说出这句话。 “你疼?”她嗤笑,“那逾垣呢?你这样处处都要压着他,他心里该有多疼?” “……对不起,母亲,我以后不会了。”他红了眼圈,嗓音变得沙哑。“可我,也是你的孩子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弱不可闻。 刻薄的话从那人嘴里吐出:“可我宁可你不是。” …… 在那之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说不出话来,大夫说,是心疾。 可还是像模像样的开了内服外用的药,脖颈被抹了药的绷带缠了一圈又一圈。 大夫说着平时要放松心情好好保养,不然极有可能恢复不了永久失声。 沈逾燃只是勾起一边唇角,无所谓的无声笑了笑。 —————————— 养病的时候不用上课,他就整日出去闲逛。 丞相府里大抵是没有人会管教他去哪里,不能去哪里,几点要回去之类的。 城里城外近郊都跑遍了,直到有一天,偶然跑到一个破旧的寺庙里,遇见了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姑娘。她正端坐在那桌椅上,捧着脸出神。 那个小姑娘穿着绯红的衣裳,一张白嫩的脸更衬得粉雕玉琢,面容精致,眉间一点朱砂又添了艳丽的色彩,可见那张小脸长大后会是怎样一种绝色。 沈逾燃看着她发起了呆。 真是奇怪,这明明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自己却对她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 就突然很想亲近。 沈逾燃做事,一向随心。这样想着,也就凑了上去,坐在小姑娘的对面,徒劳的张了张嘴:“……” ……妈的忘了自己现在说不出话。 好在他的举动终于引起了小姑娘的注意。 “?”她歪了歪头,表达出疑惑的意思。 ……沈逾燃抽了抽嘴角,总不能她也不能说话这么巧的吧。 结果就演变成:两人面对面坐着,就那样互相瞪视着对方,眼睛眨也不眨,毫不妥协。 果然不出所料的,几分钟后,小姑娘对着自己做了一个认输的手势,又收回手揉了揉感觉就要瞎掉的眼。 沈逾燃欣慰地点点头。突然想起来自己原本的目的,赶忙指了指自己脖子上的绷带,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做了一个不行的手势。大意是说,他现在说不出话来了。 小姑娘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接着就从怀里摸出一打宣纸。 沈逾燃:? 只见她又从袖子里掏出一杆毛笔,埋头写道:“你不能说话,刚好我也不喜欢说话,公平起见,我们就写字吧。”看了一眼一脸愕然的沈逾燃,又写道:“你也不用太惊讶为什么我的笔不用加墨汁就能写字,这是我们家祖传的,高端毛笔。只需要捏一捏这支笔,就能自动续墨。” 说着还示范了一下。看着一滴墨滴落到宣纸上,沈逾燃久久不能回神。说不清是被这个小姑娘的操作惊到了,还是被这个笔的构造惊到了。 小姑娘又拿出一杆一模一样的笔递给他,随即在纸上写道:“好的,那现在我们开始聊天吧。” 沈逾燃顿了顿写道:“你怎么知道我找你是为了聊天。” “因为你看起来很孤独的样子。” 这一行字,一笔一划都写得极为工整,字迹虽稚嫩却仍旧颇有些风骨。可能是被这句话戳中了,他写道:“那你能做我的朋友吗?” “行啊,当然可以。” 那天他们写了很多话,写满了那一打厚厚的宣纸。 知道了小姑娘名字叫做苏瑶,是当朝礼部尚书苏怀瑾之女,知道了她随身携带这么多宣纸是因为她爹让她练字。这个寺庙里的方丈,是个书法大家,她会在这寺庙里呆上一个月学习书法。本来没有那么急着要学着练字,只是这个方丈再过一月就要去云游了,归期不定,苏尚书觉得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了,直接让苏瑶住在了寺庙里。 倒是苏尚书心还挺大的,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己住在一间连他都能随随便便闯进来的破庙里。 苏瑶反驳:“今天只是恰巧忘记锁门。” 这座寺庙是真的破,平日都锁着,以前沈逾燃从这前面经过,都以为这是废弃的。 这个单纯到傻的小姑娘,到现在都还没有知道有关他的哪怕一句有用的信息,连他的名字都还不知道,而沈逾燃都快要把她爹有几房小妾从她手中的笔里套出来了…… 可能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些话,沈逾燃说起来,就轻易些。 “自己的努力不被人肯定怎么办?”其实又何止是不被肯定。 “?”苏瑶歪头。 ……沈逾燃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才能写的更清楚一点,无果,最后打算坦言写下,“就是父母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只会关注我的哥哥,就算我比他优秀的多。” 这话看起来是不大客气,说是大言不惭都不为过,可是,这也确实是事实没错。 苏瑶皱着眉头咬着笔杆想了一会儿,终于写下:“不公其实是必然存在的,就是亲人,也不是生来就要对自己好的,做好自己就好了。” “好。”他的眼角弯了弯,“你以后一定要记得锁门。” 苏瑶:“……” 再后来,在丞相府再次爆发那样一件类似事件的时候,沈逾燃逃跑一样的来到了那座庙,找到苏瑶,假装闲闲的扯了几句话。 “万一,我是说万一,他们也看不惯我比我的哥哥优秀呢?”沈逾燃垂下眼睑,仿佛不经意地写道。 “有多看不惯?” “大概就是……想让我死的那种。”沈逾燃写完后顿住了,感觉这句话对于一个小姑娘是不是过于血腥了,就想把这句话划去。 接着就有一双虽然娇小却足够温暖的手臂环住了自己,香香软软的怀抱,沈逾燃呆愣,等反应过来脸就开始烧了。 ???这个小姑娘就不能讲究一下男女授受不亲吗? 正要给她讲一番男女大防,却感受到她小巧的手掌轻轻地拍着自己的后背,一下又一下。 沈逾燃就安静下来了,身前这个小小软软的人的怀抱,用一个并不厚实的肩膀支撑起来,其实这个姿势并不怎么舒适,还有一些别扭。 可是在这个深秋,沈逾燃却仿佛处在这六月午后的阳光。 ———————————— 后来苏瑶走了,不能说是不告而别,其实她也早就说过自己只会呆上一个月。 沈逾燃去找她的时候,还给她带了些碧芙楼的糕点,推门而入却只见到基本被清理干净的她的行李。 有些慌乱的追了出去,说不定她还未曾走得太远。 “……阿瑶?”喊出的声音虽低沉却清晰,他急切中甚至没有发现自己又能开始讲话了,“阿瑶!” …… 最后还是没找到。 但他也不是很难过,最起码知道她是苏尚书的女儿了,人总能找得到的。 直到不久后,是一个很晴朗的天气。听到有下人在底下议论: “哎,你听说了吗?苏怀瑾苏尚书家被抄了!” “啊?苏尚书他不是很好吗?” “好什么呀!罪名都证据确凿了。” “哎,还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沈逾燃一把拽住那个家丁,压制住快要跳出胸腔的心脏,“你说,谁?” “被抄了?”他听得出来自己的声音在颤抖,仿佛又快要回到那时失声的状态,“一个都没有留?” 又听得那家丁添油加醋的说就连一个九个月大的娃娃都未曾放过。 沈逾燃站在原地,喃喃出声:“你就这样丢下我,走了?” 天阴沉沉的,好像随时都会下雨。 “我不信。” “我一个字都不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