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有时就是这么神奇。
不久前刘秋梧还在身为一名犯人被压往抵抗组织的躲藏地——赞西山脊,生死未卜。
而现在他却能以一个自由之身独自驾着车,行驶在寻找塞巴斯蒂安的路上。他并不着急,车上装有足足一周的食物和水,而绕着赞西山脊行驶一圈只需两天,这点物资足够他跑一个来回了的。
天空刚吐露出了一点亮色,刘秋梧就动身出发了,他驾驶着车一路往东开,前方是一片尚未完全摆脱了黑暗的平原,太阳正从地平线的那头冉冉升起。
开出后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前方居然扬起了尘土,从地面上的车轮印辙来看,至少有一个车队也在向东行驶着。不过这些都与他无关了,他想好好享受一下这个自由的时刻。
刘秋梧将车速放慢,开启了车窗的遮光模式,从容地欣赏对他来说难得一见的日出景色。此时太阳正慢慢地从地平线下“爬”上来,一点一点地用光明驱散地面的黑暗。
刘秋梧想到了白居易的那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火星这里当然没有“江水”,也没有“绿色”,但是光明总比黑暗要好得多,太阳本身就象征着“希望”。
这是他登陆火星11个月以来第一次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欣赏日出的景象。
火星上的“11个月”和地球上的时间并不等同,事实上,如何定义“火星时间”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
以人类约定俗成的观念,地球自转一圈即为“一天”,一天被人类分割成24小时,每一小时被分割成60分钟,每一分钟又被分割成60秒。
如果按照地球的标准,火星自转一圈即为火星上的“一天”,换算成地球上的时间单位即为24小时39分钟35秒,如果使用这一时间作为一个火星日,非整数的特性将会给计时带来极大的困难。
所以按照火星移民计划最初的方案,火星需采用地球的计时方法,那么每个火星日相较地球所多出来的那39分钟35秒就应该“停止计时”,等到地球到达了零点之后再重新开始计算新的一天,目的就是为了与地球的时间同步。
但是随着火星移民逐渐增加以后,这个带有“歧视性”的方案开始遭到了越来越多的火星移民抵制。
火星移民要求使用“火星秒”作为计时单位,以此作为起点,火星日、火星月以及火星年都将被重新定义。所谓“火星秒”是指火星自转“四分之一经度”所经过的时间,“火星秒”与“地球秒”之间的换算因数为1.0275,即1“火星秒”等于1.0275“地球秒”。
这一改动看似微小,但实际是打破了“地球秒”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是火星作为一个“独立”文明的标志,而不再是作为地球文明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