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者也不吃亏。
因为通过中青报的平台,他自己的名气上去了,以后他再写小说的话,稿酬就能提上去了,而且那小说以后还改编了电影剧本,又能赚一波。
如果文峰没记错的话,此时的中青报,很中意伤痕文学,是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时期。
自己这个《牧马人》,则属于比伤痕文学更高一筹的反思文学,更对人家的胃口。
等《牧马人》这个小说火了,他就不信北影厂敢不要自己的剧本,敢给自己的剧本白菜价。
出名要趁早,有名才有利!
因此,他昨天出院后,在家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那部《牧马人》的小说版写出来了。
而且是加料版,三万多字呢,比原版的多不少字,累的手都酸了。
不过,昨晚小说写完,夜深人静的时候,文峰又又改主意了。
所以今天他去中青报投的稿子,压根就不是《牧马人》的小说版,而是他昨天半夜临时写的另外一篇文章。
那篇半夜临时写的文章,是一封公开信。
公开信的名字,叫《人生之路啊,真的好苦》。
这封信,是文峰复仇的工具,目的是替前身报仇雪恨!
为此,他借鉴了他前世的文章,也就是那个著名的潘晓讨论。
在文峰前世,一个署名为潘晓的作者,于1980年4月的时候,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信的名字叫——《人生的路呵,真的好苦》
当然,后来的人都知道,潘晓是化名,那封信也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以两个姓马的编辑为主,然后以潘祎跟黄晓菊俩人为原型,提炼总结后,合成出来的一封信。
当年那些编辑搞这个公开信的目的,本来就不单纯,涉及到很多政治方面的东西,就不展开讲了。
不管怎么样,这封信当年被《中国青年》杂志公开发表后,立刻赢得了广大知青的共鸣,进而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跟反思。
再加上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导致这个讨论续了大半年之久,且影响范围特别广。
后来,因为影响太大,成了历史性事件,就把这封信叫做“潘晓之问”。
那封信,或者说这个“潘晓之问”的全国大讨论,彻底引发了反思文学的浪潮,被称为“整个一代人的精神初恋”。
文峰原本是没想过写这篇文章的,也没想过用这种文章,去对付那个刘兴国跟陈金玲。
毕竟在现在的文峰看来,那个陈金玲跟刘兴国虽然都有错,但其实也都是人之常情,错更多的其实是自己这个前身。
你俩之前又没结婚,也没太多经济来往,就是当初下乡的时候偷偷成为了情侣,本质不过是互相图对方的身子,互相慰藉罢了。
虽然人家后来移情别恋了,但他觉得那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当时你俩都参加了高考,人家考上了,你没考上,然后人家去上大学了,你还在乡下插队,人家嫌弃你,抛弃你,再去找别人,理论上没啥问题,最多不道德。
总之,像这种情况,后世多了去,各自安好就是了。
你非要不甘心,再去纠缠人家,死缠着不放,非要人家回心转意……
怎么说呢,其实在现在的文峰看来,他都觉得那个前身做的更不对,有点钻牛角尖了。
是的,本来是这样的,他早就不去想这茬了,但之前在医院门口碰到那对狗男女,又被那个什么优越感很强的官二代刘兴国给恶心到了之后,他就不想这么算了。
原因很简单,他之前之所以理中客,是因为他不是当事人,所以能带着吃瓜的心情看待这件事。
可穿越后,他再被人当面恶心,那就不一样了。
我没来之前,你跟我前身有恩怨,我可以不管。
但我既然来了,你还来当着别人的面恶心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因为这就是你跟我的因果了。
这我要是能忍,就不是我了。
他可不喜欢躲起来玩精神内耗。
谁敢让他难受,他就要让对方更难受。
你让我不爽,我让你节哀!
有来有往才对嘛!
不过文峰很清楚。
以他现在的情况,除了皮囊好看外,其他各方面都比不过那个成绩好,家世也好的官二代刘兴国。
直接跟对方硬斗,只会鸡蛋碰石头,毛用没有。
所以他当时才选择退让,甚至连嘴头上都没怎么顶那个刘兴国。
忍气吞声为的啥?
就为了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然后用公开信的形式,在报纸上哀鸣,继而引发同情,让大家来一起斗他……们。
哀鸣一响,纯批登场。
他们一定很喜欢!
“哼哼,到时候,希望你们能一起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