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
对于未来,李惟藩也没有选择逃避,他还要继续在仕途上走下去,虽然前面充满了各种陷阱与风险。
李惟庆听完堂兄李惟藩的话,顿时感觉自己还是活得轻松,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挣的是干净的钱,没有任何担心与焦虑。
要是李惟庆当年也考上进士,步入仕途,他自己是否也要面对堂兄李惟藩类似的苦与痛。
怪不得李惟藩瘦了很多,一方面是每日在琢磨怎样与对手斗争,另一方面,他还要日夜忙于工作,没有背景,只有多勤劳,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还有一点,李惟藩思念自己的前妻邹秀芝,他也写信劝说她回头与自己过好日子。
但是,邹秀芝已经作茧自缚,她为自己说出的大话,付出了一生幸福的代价。
没办法,李惟藩只好另娶了一位比他年龄小很多的娇妻。
婚后,李惟藩还是发现元配才是最好的,可是,这个想法再也实现不了。
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惟藩辗转反侧,还是默念着邹秀芝。
以前两人恩恩爱爱,虽然穷苦,但是日子过得踏实。
邹秀芝的话很刺耳,但是也是间接刺激了他奋斗的勇气与决心。
如此,李惟藩真的应该感谢邹秀芝。
而邹秀芝,依然在娘家孤独地生活,每天做红工,如:刺绣、编织、缝纫、浆染、鞋帽、剪花、面花等,来打发无聊而漫长的岁月。
该走了,李惟庆觉得这样呆下去,也不能帮助堂兄李惟藩解决实际难题。
李惟庆安慰道:“要是以后真的退出了仕途,就来BJ跟我干,相信有老弟吃的,就不会让你饿着。”
“你干脆以后在我们济宁开设一家书坊吧,一则呢,我对这里熟悉,也好尽可能关照一下,二则呢,如果我真的混不下去,就在济宁的书坊干,刻书,看书,甚至出版自己的著作,我还是想做一个书生。”李惟藩的话,说到了李惟庆的心坎上,他记住了,以后有实力的话一定兑现。
李惟庆与李惟藩道别,重新坐上了书船,继续驶往BJ。
书船经过LC市、DZ市、CZ市、TJ市,终于到了BJ的通州。
较之南方,北方的风景还是比较萧条,一些山岭上树木不多,像是秃顶的老男人。
到了通州,李惟庆从书船上走下来,感觉到这里的空气开始变得压抑,残酷竞争的味道似乎闻到了。
通州之名本身就与漕运有关,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
通州地区一直是漕运及仓储重地,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
通州的大码头,比许镇、拱宸桥的大码头繁忙多了,最多的漕船,船上载满了从南方各地运来BJ的漕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