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
宁愿得罪小人,也不愿得罪君子。
对于孙典这样的小人,李惟庆是躲不掉的,只能加倍提防,准备迎战。
以孙典为首的北方书商集资购买了火神庙,并在此新建了文昌帝君庙,成立了北方文昌会馆。
每年二月初三日,北方书商也可以大摇大摆走进文昌会馆祭拜行业祖师神文昌帝君。
孙典让北方书商能够在自己修建的文昌庙中祭拜行业祖师神,书商的“正统”身份得到明确,并且团结了北方书商,从而达到了与当时实力占优势地位的南方书商分庭抗礼的目的。
北方书商对孙典更加崇敬,当然愿意团结在他的身边,与南方书商斗争下去。
文昌庙就成为北方书商们联络情感、加强行业内部的制约与管理的场所。
北方书商在祭拜完祖师爷后,并将同业中之死亡者,编制谱牒,修谱一次,追怀前徽,意至善也。
除了修谱之外,北方书商也学南方书商,制定了集资购买义田,修建义庄等计划,。
还有一点,北方书商在孙典的倡议下,他们也购置了一块地,以备同业之在BJ亡故者,停厝有所。
因为北方书商的家乡绝大部分离BJ近,他们可不想葬在这里,还是愿意魂归故里。
当然,北方书商后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之后,“首倡其事”的孙典等人的地位被人抬得很高。
孙典去世后,北方书商们祭祀孙典等人,固然有对同业前辈的尊敬、对行业有功之人的景仰之含义,但更重要的是还有基于对现实的考虑。
通过不断重提孙典等人对书业的功劳,甚至夸大孙典为北京琉璃厂所作出的牺牲与努力,从而达到以先贤的事迹感染同业中人,加强北方书商内部团结的目的。
当然,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自从孙典上次欲强闯南方书商的会馆祭拜祖师爷,被阻止并挨揍之后,他的怨气一直未消,等待机会来报复李惟庆。
恰好这天,孙典遇到了自己结交的好友——刑部侍郎关建代。
因为两人是老乡,孙典也是被他的做古董朋友朱财宝介绍认识关建代的。
孙典也是一个会来事的书商,他顺着杆子往上爬,他知道,刑部侍郎这棵大树要是抱紧了,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于是,孙典利用老乡的关系,经常提着厚礼去拜访关建代,接触多了,关建代对孙典也是多有帮助。
这次,孙典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关建代,希望这位手握实权的老乡帮他出了这口恶气。
关建代摸了一下长长的胡须,说道:“小事一桩,竟然在北京琉璃厂敢动我的老乡,吃了豹子胆,我倒要去看看是哪个牛人。”
孙典一下子笑了,说:“谢谢大人帮忙,我呢,也就是想出口气,如果能够,最好叫他把会长位置让给我做,这样我的心里才会平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