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人身肉长,姬有瑕的生母远在宫墙之内,是举国闻名美艳无双的瑶妃。但于他而言,一个自幼便从未谋面的母亲,有与没有其实无甚两样。
而弥乐,他与其母却早已相隔于阴阳。
与姬有瑕相反,早在无字天书预言弥乐将以道心为钥之后,王上便动了心思打算将他接来王都奉养。
他力图让弥乐一生不离开王都半步,如此,就能在天人两界相通之际,让自己成为第一个登天之人。
至高王者为了这“伟大”的宏愿,派出一支精锐军队去往须弥灵山迎接“圣子”。
是的,在闻道圣师尚未卸任之时,王上便为整个王国预定好了下一位圣师。
然而这美好无比的妄想被弥山公断然打破。
在姬有瑕听了一耳朵的传闻当中,弥山公是个视人世王权为粪土的出尘人物。
据说,他那时身在花团锦簇当下、虚虚拢住怀中沁了胎血的襁褓,叹道:“今夕吾妻身死。虽与此子无关,但未免其功德有伤,他理应随两位兄长一同在其母陵前守孝。以一稚子纯心、报她十月恩养。”
堂堂须弥灵山——天地灵气之源泉,也是世上最大、最权威的神棍聚集地。
站在这块地界上,使者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乱来的,只好将弥山公所言记录下来,快马加鞭传回王都。
结果不难预料,王上心心念念的便是成仙,生平最重的便是功德。
既然已经将弥乐当做接连上天的希望,自然便不会愿意让这“希望”功德有伤。
最后不仅答应会等弥乐守孝期满学有所成再来接人,甚至还下旨尊弥山公已逝的夫人为缠香仙母,派遣能工巧匠雕刻仙母像、修建仙母庙,庙宇落成之日,又下令组织天枢国民前去参拜。
可惜赤裸裸的讨好,也无法让弥山公动容分毫。
作为仙山之主,他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也不曾对山外浊世有半分在意。
王上这一等,便是抓心挠肺的三年。
可不想三年过后,又有一惊雷乍响——那位弥乐小仙童,竟然失踪了。
须弥灵山上下苦寻,不见其人、未得只影。
霏霏流言不胫而走,里头说什么的都有。
什么弥山公不愿与爱子生离将其偷偷藏起,妖精魔魅为夺仙缘吃其血肉,弥山夫人地下寂寞,索性将孩子带下九泉陪她……
等等诸如此类的无稽猜测中,还有人说:“莫不是去了仙界?!”
这话四下无人可答。
正如举世无人能料,彼时云端之上正如泣如诉的,竟是整片人间大地上的最后一场雨。
弥小公子倏忽一去,苍生万物即成涸泽之鱼。
那是天地之间最为焦灼的时刻。
日月轮回朗照、诸天星辰斗转,宛如冥冥之中的某个意志正煽动一切明亮的耳目,去寻找那个上天最为钟爱的遗子。
所幸并未寻上太久。
三百多个昼夜过去,弥乐安然睡在了曾经消失的须弥灵宫,还是失踪时所穿的一袭云水白衣,裹着孩童随着时光抽长的身形。
可当他醒来,却失去了这期间所有的记忆。
彼时乌云泱泱如山而崩、瓢泼大雨连绵无止,弥山公缘由不论,已然大喜。父子四人聚一月,一月过后,王上谕旨与弥乐。
简而言之曰:请君入王都,封圣师,号“清泷”。
“清”者与浊相对,“泷”为天降之水。
一旦接旨,时年四岁的弥小公子便会正式成为闻道圣师的同僚,与他一起守护君王国运。
只可惜,王上这次仍未如愿。
弥小公子丝毫不为所动,仍旧留在山中勤勉修行,待其术法修成,才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那已经被压成废纸的谕旨。
……
似这类传奇故事,姬有瑕大概听了不下八百回。
但是要让两个黄口小儿从大打出手到鸣金收兵,光是这点神乎其神的传奇根本不够。
真正让姬有瑕对弥乐改观的,是某天清早一行人敲开如意寺门,声称遇到了人力无法解决的奇异事件,特地来求方丈大发慈悲。
这“慈悲”方丈自然是发不了的。
毕竟如意寺向来只管求子,苍夷方丈作为寺僧之首,也是随了佛祖那般心宽体胖,平日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寻摸寻摸陶土,再将其捏成些品相端正的送子佛陀。
待到烧制完工,静置古佛金身脚下再受香火熏染九九八十一天,最后高价卖出去。
此举实在迫于无奈。
虽说和尚每天只需一件袈裟三餐斋饭,无妻无子还忌酒水荤腥,但也扛不住寺里的师兄弟们实在太多……
姬有瑕闲极无聊曾经数过,如意寺中登记在册的师兄弟们便有一百七十七名,还不包括方丈路边拾回来收养的弃婴。
是以,面对两张声容惨淡的脸,方丈也只能悲天悯人地双手合十,道一句“阿弥陀佛”。
下一句“老衲无能为力”还没说出口,他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