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您所提出的这个办法确实相当精妙,但仍旧无法回避那个一直困扰着咱们的难题——粮草严重短缺!如今大军已然难以维系日常所需啦!”将吕面色凝重地看向王贲,并未对他的主意予以否定。然而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便是汉中存粮已濒临枯竭。
“本来嘛,对此确实无计可施。但现今情况有所不同了呀!这不正好有解决之道了吗?”王贲面带微笑,边说着边用手指向刚送达的那封信件。目睹此景,将吕先是稍稍一怔,随即便恍然大悟。
“莫非老将军您的意思是,要让南境来为咱们提供这批急需的粮草?只是,如果咱们拒不投降的话,南境方面恐怕不会如此爽快地答应吧?”
将吕心中仍存有忧虑,毕竟南境之人也绝非愚笨之辈。在己方尚未表示归顺之意时,无论是那位公子高,亦或是高要,都不大可能轻而易举地同意给予己方粮草援助。
“公子,无需心急,您且看,这作主之人究竟是否愿意接受我军投降,我军如今分散驻守于汉中各处,本就面临着诸多困境。特别是眼下粮食极度紧缺。正因如此,军中将士们早已心生怨气,若不尽快有粮草供应以安抚众人之心,很难能够调动军队,既如此,这粮草自然是重中之重”
“所以说,如果对方迫切希望我军投降,那么他们必然会拿出一定数量的粮草来。虽说这些粮草可能并不会太多,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呀!毕竟此时此刻,在他们眼中,咱们这支军队已然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罢了。”
“与此同时呢,为了应对当前局面,我们不妨采取一种策略:先行投降一部分士卒和皇室成员。不得不承认,许多士卒近来心浮气躁,甚至已有兵变之迹象显现。既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将这批躁动不安的士卒以及那些一心想要投靠南境的皇室成员率先交出投降”
“这么做一来可以有效减轻我军自身的负担,降低内部发生叛变的风险;二来又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南境方面的真实态度。如此一箭双雕之计,倘若顺利实施,不仅能换回急需的粮草,更可化解眼前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呐!”
听着王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和策略,此时此刻的将吕不禁眼睛一亮,心中暗自思忖:原来还有这样一番考量!他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王贲所言之语确实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发展趋势。而且照此行事,不仅可以暂且化解当前面临的棘手难题,还能争取到更为充裕的时间来筹谋后续事宜。
不过将吕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于是眉头微皱,开口问道:“老将军,此次章邯率领大批人马气势汹汹而来,如果他当真不顾一切下令攻城,那咱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显然,对于这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将吕还是心存忧虑。
面对将吕抛出的新问题,王贲却显得淡定自若,毫不在意。只见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应道:“公子莫急,依老夫之见,这件事倒不必过于担忧。不妨跟您说实话吧,倘若南境方面真心想要夺取我方领土,他们又怎会拖延至今才动手呢?即便他们此刻恍然大悟,洞悉了其中利害关系,但也绝不会轻率地对我军发起攻击。要知道,以我军目前的实力而言,只要南境军队胆敢贸然进犯,不出十天,便可一举攻克汉中。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眼下南境军压根儿就没有攻占汉中的打算啊!所以,咱们正好可以抓住这一点大作文章。”
“既如此,那一切便依老将军所想,大秦最后的机会就全权拜托给老将军了”此时的将吕也是十分感动,如果没有王贲的话,此时的大秦皇室怕是早就已经没了,而王贲已经是六十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在大秦原本的军职之中早就退休安享晚年了,但如今的王贲却要为了大秦最后的血脉尽心竭力,
“公子啊,您实在无需这般多礼。想当年,先皇对我们王家可是有着天大的恩情呐!陛下在临终前幡然醒悟,特地嘱咐老夫一定要全力护卫皇室周全。老夫自当舍生忘死、拼尽全力来报答这份浩荡皇恩!”
王家自从王翦那个时代起,王家就如同大秦帝国坚不可摧的奠基石一样,始终屹立不倒。他们自始至终紧紧跟随秦始皇南征北战,先是齐心协力打下这片锦绣江山,而后又忠心耿耿地辅佐秦皇坐稳天下。即便是后来在海上评议秦始皇一生功过时,王家也不曾缺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贲在一定程度上堪称是亲眼目睹了整个秦国由弱变强,从平定天下到横扫六国,最终实现大一统,再到逐渐走向衰败的全过程。像这样历经风雨沧桑的家族,其忠诚之心早已深入骨髓,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背叛之意呢?
更何况,对于如今的王贲而言,他之所以如此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大秦,不仅仅是出于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维护王家世代相传的那份忠贞不二的美名。在古代社会,名声可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即便将来王家不幸遭到覆灭,但只要忠臣之名得以流传千古,那么王家便永远不会被世人所遗忘。
而此时的易小川在跟高要达成了交易之后,离开了项羽身边之后直接赶往了骊山,对于骊山这里,易小川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 毕竟易小川本身就是学的考古专业,对于各种古墓都是有着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此时的骊山位置,早就不复当年秦始皇在外的时候的辉煌了,依旧能够看到附近一些残垣断壁,说明了,这里曾经有不少人在骊山附近生活的痕迹,一些茅屋,木屋随处可见,甚至还有破败的帐篷以及一些炊具,但是人却早就已经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