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内外的对峙已持续数月,沙陀军在李克用、韩归元和燕云的带领下顽强抵抗着赵匡胤的围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力量对比愈发紧张,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沙陀军必须在这场持久战中寻求新的突破,才能打破僵局。
在连续多日的战斗后,太原城内的士兵们疲惫不堪。李克用深感粮草和人力的匮乏,决定召见几位曾在边疆驻守的旧部,试图从他们的建议中找到新的对策。在这群被召集的旧部中,有一位新晋将领——贺兰秀之。
贺兰秀之,沙陀军旧将贺兰家族的年轻后辈,身形瘦削,脸庞带着冷峻的棱角,一双锐利的眼睛透着精明与不凡的才智。他从小随家族征战北疆,对边地战术极为熟悉,战斗中善于用计。他与李克用有旧交,因家族之事一度退隐,近期才被再次召回太原。
贺兰秀之的到来引起了李克用的注意,他不仅在战术上颇有见地,更重要的是,贺兰家族在边疆拥有一定的声望,可以作为太原的潜在助力。然而,贺兰秀之的个性冷峻、行事高傲,虽然智谋过人,但在军中并不受大多数将士的亲近。
“李大人,太原城如今内外受困,困守不利。依我看,不如设伏诱敌,再次发动奇袭,破敌士气。”贺兰秀之开门见山,对当前的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李克用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担忧:“秀之,你的策略固然大胆,但如今我军士气不稳,恐怕难以支撑大规模反击。”
“若不能果断出击,城中军心必将渐失。”贺兰秀之目光犀利,“我们可以利用地形设陷,分散敌军主力,继而各个击破。赵匡胤虽强,但兵力分散便如同群龙无首,我等可以逐一击之。”
李克用若有所思,看向韩归元与燕云:“归元、燕云,你们怎么看?”
韩归元虽然对贺兰秀之的才智有所敬佩,但对于他的冒险性策略心存疑虑。“贺兰将军的方案有可行之处,但必须谨慎执行。若稍有不慎,我们反而会落入敌人之手。”他言语中有着冷静的分析。
燕云看着贺兰秀之,感受到了对方身上带着一股不同于沙陀军其他将领的锋芒与锐气。“我同意归元的看法,我们可以尝试,但必须确保军中士气稳固,不能贸然行事。”
贺兰秀之冷笑了一声,目光微带轻蔑:“战场之上,胜者为王,何必拘泥于眼前的小利。若怕险就永无机会翻身。”
李克用见几人意见不合,斟酌片刻后决定以贺兰秀之的策略为基础,进行调整。既要避免大规模冒险,又要保持主动反击的势头,谋求稳中求胜。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营地内,他已从最近几次沙陀军的反击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太原的守军并非死守不动,而是积极尝试各种反击战术,这让赵匡胤意识到,敌人正试图通过灵活战术来扭转被围困的局面。
赵匡胤决定主动引诱沙陀军出城作战,以便在野外一举围歼。他秘密部署了一支精锐伏兵,伪装成补给队伍,沿着太原南方的山道行进。表面上看,这支队伍毫无防备,实则是一个陷阱,专等沙陀军出击。
“沙陀军已经撑不了多久,我们只需略施小计,便可让他们自投罗网。”赵匡胤冷静地说道,“今夜,我要让太原城中的鼠辈彻底明白,孤军奋战的代价。”
夜色降临,李克用最终采纳了贺兰秀之的建议,决定派出一支轻骑队试探性出击,目标是赵匡胤的“补给队”。韩归元与燕云再度请命,愿率领此次行动。他们明白,这是一次极具风险的任务,但也许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突破口。
“归元,务必要谨慎行事,敌人可能早有准备。”李克用语重心长地嘱咐,他对韩归元的信任无疑,但对赵匡胤的诡计也心存顾忌。
韩归元点头,心中已有周详的计划。他与燕云并肩而立,带着百余名精锐轻骑再次悄然出城,朝着敌人的“补给队”方向逼近。夜风凛冽,寂静中充满了杀机。
靠近目标时,韩归元察觉到敌军防线的松懈有些异常。他立刻意识到,眼前的补给队很可能是敌人的诱饵。“燕云,立刻派人侦察四周,看看是否有伏兵!”
燕云迅速行动,派出斥候四处侦察,不久后便有士兵回来报信:“将军,山林中有埋伏,数量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