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金陵朝廷,齐泰黄子澄就是建文帝最为亲信的左膀右臂,在朝臣中影响力极大,有他们背书,自然可以给李景隆撑腰。
不过这种情况,对王戈他们而言,却是极好的。
金陵朝廷或许觉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全力支持李景隆。
但问题是他们支持的人,实在是不堪重用。
在王戈和张诀北上,前往北平面见燕王的时候,有一行人也进入了德州城的大将军临时驻地之中。
对于大将军李景隆而言,这次败仗可谓是打击极大。
从小到大,他都自命甚高,认为自己即便没有依靠父荫,没有袭爵,只靠自己的才学,也一样会有所建树。认为自己生不逢时,若是在乱时,在太祖建国、抗击蒙元之时,他必能一展所学,建功立业,成一代名将。
而且他也确实熟读兵法,极擅应变,十分机敏,与人谈论兵事时,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说得头头是道。早年时,他便经常在东宫教导朱允炆兵法,极得朱允炆的信重甚至崇拜,朱允炆同样认为,若有合适的机会,李景隆必然可成一代名将。
后来也是因为朱允炆向朱元璋进言,才让李景隆有了频繁往湖广、陕西等地练兵的机会。待到朱允炆登基继位后,李景隆就成了他在军中最为信重之人,几次削藩,都是秘密调拨李景隆带兵前往。
本来这次挂帅出师,李景隆也是踌躇满志,自以为满腔抱负终于能够有机会得以施展,却没想到竟是遭了这当头一棒,败得如此之惨。
李景隆并不觉得这次是他的谋划有误,反倒认为他的计策其实已经成功将朱棣骗到了山西,北平守备空虚,正是一鼓作气夺其老巢的时机,但麾下将士作战不利,未能抓住这个机会,反倒让对方解了太原之围后又返回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景隆对朝廷上书,也是称有将领自作主张,未完全听命于他,否则的话,只要再有半日时间,便能拿下北平,届时燕逆失了根本,不战自溃,而败了燕逆,晋、代、宁三藩不足为虑矣。
只可惜,未能尽功,反遭小败,还好他指挥得当,才保全兵马,退回德州,将南军的nn打回。
却并没有告诉朝廷,他的这次“小败”,丢掉了北伐大军一半以上的兵马和大部分的辎重粮草,更不用说因此而造成的士气低落和军心涣散。
反倒是趁机处置了原本就和他不太对付的几名军中大将,连带兵往山西去的主将,都被他找了个借口治罪。
如今不说其他,这军中确实已经没有人敢再对他的绝对提出异议。只是底下是否怨声载道,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已是二更时分,李景隆毫无睡意,披着大氅,拿着油灯,站在一幅挂着的巨大地图前凝视深思,想着应当再用何等奇谋,才能扭转局面,最好能一战就定胜负,斩杀朱棣。这样,才能挽回他之前所丢失的脸面。
忽然一个和煦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大将军可有破燕之策?”